名家一出手 - 邁克

名家一出手 - 邁克

張愛玲作品中,最被低估的公認是電影劇本,五年前香港電影資料館一番好意出版《電懋劇本集》,除了下落不明的《紅樓夢》全部收齊,雖然「並非源自她的手稿,而是電影公司當年已經謄錄的油印本」,畢竟也算一樁盛事,結果坊間幾乎完全沒有迴響,平日唸唸有詞祖師奶奶長祖師奶奶短的所謂張迷不察覺還罷了,熱衷開壇作法的學者專家竟也不聞不問。今年四月上海展出《太太萬歲》手稿,據稱共有一百三十五張稿紙,包括初稿、分場及與導演的書面交流,且被陳子善教授鑑定為大陸僅存的四九年前張氏作品真跡,激起的卻只得三兩篇新聞報導,迄今未見學術界深入研究。這樣的冷漠教人驚訝,就像庶出的兒女永遠被視作野種,一輩子進不了祠堂,難怪鄧小宇老實不客氣將她這方面的耕耘籠統歸納為「文丐」所為,幸好當事人已經眼不見為淨,否則必定又要「傷心慘目」了。
但是,低處未為低,譯作比劇本更遭普通讀者忽略,連我這種汁都撈埋的大胃王,也是直到最近才正正經經拜讀早就出土的《海明威論》,羞愧得汗流浹背。七六年宋淇發表《私語張愛玲》,曾經提供珍貴線索:「一九五二年張愛玲由滬來港,初期寄居於女青年會,靠翻譯工作維持生活。據我所知,她前後替美國新聞處譯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瑪喬麗勞林斯的《小鹿》、馬克范道倫編輯的《愛默森選集》、華盛頓歐文的《無頭騎士》等」,當時我還恍然大悟,怪不得小時候讀《老人與海》津津有味,和一般翻譯小說的生硬苦澀判若雲泥,真是名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