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魔術師 積極破語言障礙
每朝十時,Royal Mile入口的廣場也集合四、五十位街頭藝人,輪流抽次序揀選當日表演場地和時段。在哪裏碰見前一天認識的波蘭魔術師Piotr Denisiuk,眉頭緊皺盯着藝人名單看,「抽不到好籤,我想要的場地全full了。」Royal Mile是街頭表演的官方表演場區,仔細劃分成可使用喇叭、咪高峯、音樂、非音樂等不同區域,讓藝人公平使用公共空間,同時不影響民居。每人每天可表演兩場,每場30分鐘。抽不到好場地,惟有在大街以外遊客相對少的非官方地點,自發排隊表演。
表演生硬 勤力搭夠
「雖然Fringe安排得很好,但我更喜歡在波蘭街頭表演,自由、空間廣闊、不受限制,15至20分鐘便能駕車到另一城市賣藝。」Piotr說最愛自己居住的Lublin小鎮,紅磚瓦頂,寧靜安好;我說Piotr性格也很波蘭:內斂,愛笑,聲音輕輕的,表演有時會生硬,不是天生注定的魔術師。「我下了很大苦功,七年來在網上不斷學習新魔術,琢磨技巧,在波蘭四出表演,讓自己熟習後,才來愛丁堡玩藝術節。」我相信Piotr很勤力,從他表演時努力以流利英文講開場白便知道,當中還有地道笑話,「雜耍、魔術、綑綁逃脫等伎倆不是最難,語言才是最大障礙。我嘗試用英文講地道笑話,卻擔心別人不明白,又怕有文化差異開罪別人,在波蘭則沒有這問題,能真正show到自己的風格和性情。」
只讀了兩年大學,便半途出家當魔術師,父母支持他尋夢做全職藝人,收入理想時每天也二、三千元港幣,雖然亦遇過一個月沒表演收入,但比平均月薪只有八千元的波蘭人來說,尚算不錯。
韓國帥哥 冧女玩magic
跟在Royal Mile認識的韓國魔術師一起晚餐,問他玩魔術原因,劈頭而來便是一句「因為女仔喜歡!」叫他就地取材變個魔術看看,他竟瞬間把餐叉拗彎了,一秒後把它復原。技驚四座,旁邊食客也嘖嘖稱奇。他是Jung Hyun Jin,大街上一位不起眼的藝者,但只要打開皮箱,放張小木桌,便能引人圍觀。信手拈來全是小魔術,好睇又過癮,靠肢體動作及鬼馬表情傳情達意,跟Piotr的大型魔術是兩種風格。
「我喜歡表演,我覺得變魔術那一刻自己就是唯一創作者,成為焦點感覺很好,讓人歡樂更痛快。」14歲開始上網自學魔術,表演給朋友看當練習;三年前24歲,跑到澳洲working holiday,在墨爾本初試街頭賣藝,愛上那裏開放的賣藝文化,「在墨爾本很容易拿到表演牌照,那兒多遊客和學生,街頭表演受歡迎,澳洲人尊重藝人,會主動給錢。韓國街頭表演開始不久,很多人只懂看不懂獎賞文化。」一年前由穩定文職轉做全職魔術師,走過他認為賣藝風氣最自由的澳洲,今年免費申請Fringe Festival,不用通過評核,便能參與年度盛事。大街頓變小聯合國,在這裏人人平等,沒有等級門檻,每人也可以自己藝術方式表達價值,好的壞的,亦能切磋交流。反觀香港街頭表演發牌制度依然落後,街頭表演進駐西九文化區,卻不是在街頭發生……香港,何時才真正走向國際?
記者:王秋婷
攝影:潘志恆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