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浪迹遊蹤】
八月的愛丁堡,夢想凝聚。全球最大型藝術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展開,古老大街Royal Mile,聚集世界各地街頭藝人。浪遊賣藝,不羈浪漫,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旅行方式。在街上遇上異國街頭表演情侶,從羅馬尼亞駕車到愛丁堡賣藝;來自波蘭及韓國的魔術師,放棄學業和工作,踏上全職街頭藝人之路。為藝術流落異鄉,聽來悅耳;灑脫背後談追夢,又顯得虛無,他們卻堅定不移:「夢想,就是義無反顧!」
既然去少次旅行也不能買樓上車,何不手執一把結他一個背包,乘風而去!賣藝的確很型,但街頭賣藝的生涯真的如幻似夢嗎?街長一英里的Royal Mile是愛丁堡最繁忙的街道,街頭藝人以藝穗節(Fringe Festival)為這場盛大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掀起序幕。遊走於熱烘烘的大街上,遊人如鯽,也有不同國籍的街頭藝人。每年八月,過百萬遊客留下足迹,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在此大放異彩。在歐洲,街頭藝人不會被邊緣化,街上處處是舞台。忽然想起我們旺角行人專用區,未封街前,天天也是Royal Mile,同樣歌舞昇平,草根而親切;現在密集的街道只夠放廣告易拉架,賣藝人被視為阻街行乞。
羅馬尼亞白臉藝人 街頭表演初下海
走到聖吉爾斯大教堂外的廣場,看見一尊養眼的白臉雕像藝人,投下銀幣,她哨子一吹便把裙拉高,嚇了我一跳,旁人都哈哈大笑。「我扮的是The Lady Whistle,是我和男友一起設計的造型,這彈簧裙靈感來自一套西班牙歌舞電影。」表演結束,Iulia Benze急不及待跟我介紹她在扮演的人物,偶有遊客經過要求拍照,她照單全收,不另收費,「跟觀眾互動是我最享受的時刻,他們的反應令我滿足,收入不是最重要。」
26歲的Iulia,本來是劇場演員,首次街頭表演體驗獻給了愛丁堡,反而在家鄉卻未試過,「我的國家很貧窮,沒有打賞文化,街頭表演風氣不算盛行。」Iulia來自羅馬尼亞的布拉索夫(Brasov),一座被南喀爾巴阡山脈包圍的美麗小城,「歐洲有很多歷史景點,濃厚文化氛圍提供天然佈景,表演就像是街頭自然發生的事。我希望羅馬尼亞有天也能有這樣美麗風景。」
Iulia的澳洲籍男友Kurt Murray同為藝人,賣藝之餘,他倆更一起設計在劇場演出專為小朋友而設的Bubble show,每天在城堡旁邊的場地演出,需買飛入場。泡泡劇場為時40分鐘,前後分別只有五分鐘準備及收拾場地,旁邊站着職員計時提示,務必準時交場予下個表演單位。
澳洲男友 為錢最實際
Bubble show弄得這80人場地一片狼藉,二人迅速清場,Kurt收拾好道具之時,Iulia已卸掉小丑角色的假髮,化了半邊臉,準備在十五分鐘內趕至下個街頭表演場地。
背上背包,手拉一車表演裝備,隨二人從半山城堡區爬樓梯,跑回泊在距離表演區老遠的貨車,更衣換妝趕下場表演,我只是幫手拿着咖啡,也趕得上氣不接下氣。情侶兩人在德國旅行時買來二手貨車,從羅馬尼亞出發,經過布達佩斯、維也納、科隆、加來、倫敦,最後來到愛丁堡參與藝術節。時間緊迫,二人必須在五天內趕至目的地,早上趕行程,晚上跟當地朋友敍舊,然後返回車中過夜,途中沒有賣藝,但鍾情於這種浪遊生活。「可以幫手縫拉鏈嗎?」Kurt對我說。原來Iulia邊化妝,Kurt一邊幫她拉起那條白色彈簧裙,卻發現拉鏈爛了,需人手縫針。我快速把破口縫穩,Iulia鞋未穿好,又要跑上山當拉裙公仔了。每天重複一式一樣的情節,誰說賣藝人易做?
Iulia在Royal Mile山上當雕塑,Kurt把劇場中的Bubble show搬到山下的Grassmarket,大玩泡泡魔術,吸引很多小朋友圍觀。問Kurt為甚麼鍾情玩bubble,他想也沒想:「不為甚麼,只為錢!」答案太直接,理想與現實,就像空中的泡泡一戳即破,「我必須跟現實妥協,但我又不能離開表演藝術。」八年前,Kurt開始了賣藝生涯,讀表演及編導的他本有機會當演藝老師,最後卻選擇了劇場和街頭演出,「曾經有三年我是全職街頭表演者,試過窮得幾乎流浪街頭,當時我與一名老藝人住在一起,他叫我試試玩bubble,to create my own show!」眼看玩泡泡沒甚技巧可言,Kurt認真求變,在簡單表演藝術上加入新元素、新意念,變成受歡迎的circle show和ticketed show,由澳洲走到歐洲演出,一條長長的街,啟發了Kurt的無限可能,「這是街頭賦予我的,只要有街道的地方,我便能工作。」
極速變裝走下場
藝術經典 源自吉卜賽
早於1860年代前,古老流浪民族吉卜賽人,沿地中海飄過大西洋,把gypsy賣藝風氣吹遍歐洲。二次大戰期間,歐洲藝術家為復興文藝,決定在未被戰火摧殘的愛丁堡舉行藝術節。1947年,首屆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展開,其中八個小型表演團體被拒諸門外,憤而另組Fridge Festival(藝穗節)。時至半世紀後的今天,藝穗節已成為愛丁堡藝術節不可或缺的一部份,Royal Mile亦成為重要的街頭賣藝場地。
香港賣藝者 最愛柏林
香港自發賣藝團隊「一打人去賣藝」今年第四年到歐洲賣藝,為期三個月,某些成員現身處土耳其,準備以無伴奏合唱為當地帶來新鮮感。其中去過歐洲三十多個城市及南美洲賣藝的成員Yat Ming認為,德國柏林最適合賣藝,「最自由,連警察行過也會微笑鼓勵,手作人擺地攤亦無人阻止。」歐洲大部份城市也容許賣藝,某些城市需要申請牌照,普遍歐洲民眾會主動觀賞及打賞,表演類型多元化;香港busking則限制多,打賞文化落後。」
TRAVEL MEMO
機票
:
經倫敦轉機到愛丁堡,$10,070起。查詢: http://www.britishairways.com/
簽證
:
特區護照或BNO均免簽證。查詢:2901 3000(英國領事館)
匯率
:
現時1英鎊約兌12港元
(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元)
插座
:
230V,三方腳插座
實用網址: http://www.edinburghfestivals.co.uk (愛丁堡藝術節)
記者:王秋婷
攝影:潘志恆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