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乘客不滿call車難 司機不潔

的士乘客不滿call車難 司機不潔

【本報訊】Uber與的士業界大鬥法,的士服務水平成為焦點。理工大學研究顯示,乘客對的士服務的期望與現實有差距,司機駕駛水平、道路知識及候車時間最未能符合乘客期望。乘客又對難預約的士、車資及司機儀容整潔最感不滿。理大認為的士業最大挑戰在於服務水平,建議設立的士司機專業課程、引入優質豪華的士服務及改善規管,提升行業水平。
研究由泰和車行出資,理大科技及顧問公司進行。負責研究的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去年底訪問334名本港居民評價的士服務表現。結果市民對的士滿意度評分全部未達期望,其中司機駕駛水平、道路知識及候車時間,滿意度與期望評分落差最大,3分為滿分,兩者差距達0.5分。乘客又對難預約的士、車資是否合理及司機儀容整潔的滿意度最低,3分為滿分,三個項目分別錄得1.7至1.85分。近年交諮會接獲的士投訴有上升迹象,最多涉及拒載。

收入低難有誘因改進

研究又顯示29%受訪乘客有興趣乘搭優質豪華的士,但僅34%乘客願為此付更高車資,支持者多為年紀較大及收入較高階層。研究又比較巴士與的士車資,發現在2公里車程,5人合乘的士收費22元,人均收費比巴士平均車資可慳4毫。但路程越長,兩者車資差距會拉大。
理大又比較的士司機近10年收入數據,發現扣除通脹後,司機實質收入錄得微跌。從2011年起,更有車主收入比司機更高情況。司機年齡平均逾50歲,反映業界難吸引新人入行。

參與研究的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表示,雖未有證據指司機收入低會影響服務表現,但的士是個人化運輸服務,司機想多賺就容易有拒載及揀客問題。他認為前線司機服務水平問題,需從的士車種、司機質素及監管政策改善。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分會主任杜燊棠指,司機收入多年未有提高,難有誘因改進。他認為運輸署有需要改善的士規管政策、改善營運環境,執法部門嚴打違規行為也可提升服務水平。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