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首席泰廚 大賣色相

【飲食籽】首席泰廚 大賣色相

【飲食籽:嘴刁評台】
要知道泰菜如何踏上國際舞台,得認識Ian Kittichai,他當過曼谷四季酒店的行政主廚,曾於世界多間著名酒店任職,還在電視台擔任飲食節目主持。愛以現代西方手法烹調傳統泰菜,極具個人風格,其Issaya Siamese Club更在當地掀起泰菜西化的潮流。如今這位首席泰廚越洋赴港開設分店,一如以往,為泰菜披上華麗外衣。

被譽為飲食界奧斯卡的「亞洲五十大餐廳」,有一個不成文的評選規則——偏好創意及實驗性的餐廳,Issaya Siamese Club去年及今年兩度入榜,看其菜式,不難理解其中原因。無論環境還是食物,香港分店跟泰國本店沒甚麼兩樣。翻開餐牌,目標明確,標榜傳統泰菜,並以前衞的烹調手法來炮製;呈現手法以賣相先行,可能或多或少受「相機食先」的文化影響吧。
近半菜式均是「席前料理」,其實此說並不完全準確,因為大多只在客人面前作半加工,如青咖喱大蝦湯,即場以石鍋爆香蝦及香料,再倒入青咖喱湯;或像柚子蝦沙律,將其「易容」成盆栽似的,上桌後先讓客人拍照留念,然後「打回原形」,把盆栽內的柚子及花生倒在碟上,再鋪上蝦及蛋即成。做法大多與味道無關,旨在跟客人互動。柚子夾雜碎花生,伴上紅辣椒汁,微辛滋味,卻和一般版本分別不大,賣相精緻得來,有點過份西化,甚至帶點做作。

柚子蝦沙律伴紅辣椒汁 $145
以盆栽作包裝,花生鋪面,像真度極高。

活用外國技藝 彌補泰菜不足

泰西合𤩹的風格跟餐廳的靈魂人物Ian Kittichai不無關係,因其菜式大多取材自傳統皇室料理或街頭小吃,「媽媽是廚藝好手,小時候隨她推着小卡車賣咖喱,之後跟家人到澳洲開泰菜館。部份廚藝是跟媽媽學的,同時結合不同的外國文化,所以我的菜式是獨一無二,從來沒人做過。」他自信地說。
Ian曾跑到英國入讀廚藝學院,並到不同國家工作,學成歸來,對傳統泰菜自有新的詮釋,尤其融冶了西方的烹調手法,提高其精緻度。他舉例道:「傳統會用高溫把肉類煮得太熟,使得水份過份流失、肉質頓偏粗糙,我則喜用慢煮方法,保留肉汁及嫩滑度,提升菜式的層次感。西方及科學的優點,正好彌補傳統方法的不足。」
他又巧妙地以泰式材料及香草來為各地食材調味,讓食物不只空有賣相,還能保持其本質,像澳洲牛面頰肉,用了慢煮方法,伴上以椰奶及香料做的醬汁,吃罷,舌頭上的香辛味鮮明突出。還有那道茉莉花奶凍伴椰子雪芭,無論構圖、角度、顏色,均用心經營,不得不讚Ian實在聰明,既懂得如何包裝。無論賣相如何天馬行空,甚至「玩到盡」,但一放入口,味道還是切切實實的泰國風味,這亦是Issaya Siamese Club得以進入世界舞台的原因之一。

上桌後,侍應會在客人面前倒出沙律,相貌變得平實。

青咖喱大蝦湯 $148
先在石鍋爆香配料,再倒入青咖喱湯,一次過滿足視覺、嗅覺、聽覺及味覺享受。

慢煮澳洲燉牛面頰肉 $245
面頰肉容易煮得過韌,經慢煮後,難得地保持軟腍。

Ian Kittichai
在泰國、美國、印度及新加坡等地都有他的餐廳,由他主持的料理節目“Chef Mue Tong”更於全球七十多個國家播放,現在是泰版「料理鐵人」的固定嘉賓。

Ya.deng為非賣品,把檸檬、辣椒及香蕉加入泰式冧酒中浸製三日。

泰國總店由百年法式大宅改建而成,環境清幽。

Checklist

餐具:餐具跟足總店,全由泰國運來,例如杯碟是泰國北部的手工製品,甚具民族色彩。
份量:若是兩人用餐,份量尚算適中,每位不連酒水消費約$250。
House Wine:酒牌共六頁紙,種類繁多,豐儉由人,以白酒為例,一瓶由$360至五位數字不等;開瓶費每支$360。
等位時間:約有150個座位,可以電話預約,不限用餐時間。
小貼士:餐廳當眼位置放有泰式浸酒Ya.deng,於泰式冧酒中加入檸檬、辣椒及香蕉浸製三日,屬非賣品,特別節日才會贈予客人作飯後酒,亦可主動要求試飲。
總結:菜式重賣相、富創意,最啱視覺動物。

Issaya Siamese Club
銅鑼灣登龍街1號金朝陽中心二期25樓全層

記者:何嘉茵
攝影:潘志恆
編輯:陳國棟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