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生於大澳水鄉的慧姐有着堅毅性格,為脫貧她讀夜校進修會計,由工廠女工轉職學校文員,可是由藍領轉職白領後短短1年竟確診患上鼻咽癌。她繼續工作,成功克服癌病,好好調理身體,至今癌病未再復發,卻又最終敵不過5年的殺校潮被裁員。近年癌病後遺症纏身的她回到水鄉靜養,等待重新出發的一天!
記者:劉秀蘭 攝影:黎梓緯
水鄉大澳大街小巷仍擺滿海味乾貨,54歲的慧姐重回昔日成長地,雖然兒時成長的棚屋仍屹立水中,但人事俱變,從前橫水渡亦變鐵橋。
慧姐在5兄妹排行第2,早年父母帶她們搬到香港居住。4年前母親離世,棚屋就丟空,那年她失業,便搬回當年一家七口棲身的棚屋獨居。
為了脫貧,少年慧姐半工讀,日間在工廠工作,晚上讀夜中學修會計,更憑着毅力考取多項會計專業資格。2001年,苦讀多年終成功脫下車衣女工制服,換上白領獲聘中學會計文員。
可是1年後,她被驗出鼻咽癌第3期,醫生告訴她康復機會僅4至5成。她沒被嚇倒繼續工作,經電療成功壓制癌細胞,8年內癌魔沒再肆虐,但受癌症後遺症影響,聽力受損。2010年學校縮班裁員潮下,她被辭退,「做嘢做咗好耐,一份工接一份工,覺得點解會發生喺我身上」。之後,她一直無法找到工作,情緒大受困擾患上抑鬱症,「佢哋都唔請我,我只係聽嘢唔係咁好」!有一次她在街上,突然衝出馬路大叫,幸沒被車撞倒。
近年,鼻咽癌後遺症湧現,慧姐頸部常感無力、口水分泌減少、牙齒脫落,最困擾是耳及鼻常積聚分泌物引致發炎,影響聽力。現時她服食中藥調理,以及定期洗耳洗鼻,聽力稍有改善。現時慧姐靠綜援生活,但不夠支付醫療費,需靠積蓄補貼。
為省錢,4個月前她已停看中醫,只洗耳舒緩病情。去年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送給她一部助聽器。現時慧姐安心養病,希望病情好轉,重投工作,自食其力。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慧姐」的情況後,得悉她受鼻咽癌後遺症困擾,現時需每月看中醫調理身體及洗耳舒緩情況。盼善長慷慨解囊,讓她走進康復路。
「慧姐」捐款編號:C3804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