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行騙自己 適度有為

【科健籽】行騙自己 適度有為

【科健籽:趣味科普】
我們每個人都會欺騙自己,例如跟自己說,我很聰明、很有能力、很有魅力等等,但事實永遠很殘酷,我們可能比自己想像中更笨、更無能和更討人厭。嚴重的話,可能會極之偏離現實,例如誤以為自己天生骨骼精奇,上網自學詠春就能以一敵十,沒有腳踏實地拜師學藝,最後可能要為自己的妄想付上沉重代價。

因此,能夠老老實實知道自己的能力,量力而為至關重要。然而多年來有研究指出,只要不太過份,偶爾欺騙自己,認為自己很厲害、很卓越,未必全無益處。四年前,科學家讓大學生參加智力測驗,他們讓一部份學生作弊,因此得分比對面組高。然而在第二項測試中,卻不再讓他們作弊,這些曾作弊的學生,卻把自己在第一個測驗中的表現歸功於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智商高,開始自欺欺人,認為自己接下來的測驗成績都會高,比沒有作弊的學生尤甚自信,結果得分與測試一無異。科學家分析指,呃自己有好有壞,好的就當給自己打打氣,自證預言,是社會學上經常說的self-fulfilling prophecy,為了達到自己對自己的期望而更努力地學習和進行鍛煉,把標竿定得高,並去達到它。壞的可能是錯估形勢太「樂觀」,在挫折中不肯學習,不停地為失敗找藉口而繼續失敗下去。想起電影《鼓動真我》中音樂學院的一名魔鬼老師以極嚴厲的地獄教學方法訓練學生,他有一句說話道出了過份自我安慰、不肯面對結果的盲點:「沒有甚麼比『做得好』(good job)這兩個英文字,更具殺傷力了!」

砌詞美化 港警缺乏自省

我們天生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動物,喜歡自己騙自己,也許是天性使然的。在日常生活中,眼中的自己總是最美好的,另一項心理測驗中,科學家邀請了一群女士作自畫像,然後讓當中一批人讀浪漫的故事,生起浪漫情緒;另一批人則讀一些關於建築物的書,之後再讓兩批人作畫多一次,結果讀過浪漫小說的女士,忽然感覺特別良好,不自覺地把自己的體形畫得較吸引,譬如身材突然比先前的自畫像更玲瓏浮凸,反而讀其他書的女士們就比較老實,自畫像跟先前的一樣。
人類學家Robert Trivers認為,自己呃自己,除了保護自己,也是一個粗暴害人的行徑。回想早前警方盤問智障男、要他認罪的對話,充份看出警方的自恃和自負,還未搞清楚事情真相就胡亂定人罪。一個自以為是的態度,只想聽自己想聽的,卻不斷地出錯,背離現實。有的甚至會砌詞美化自己的角色,將暴力武力合理化,如朱經緯的「警棍是手臂延伸」論。另外,狼一樣的施暴者突然搖身一變,變成了綿羊似的受害者,控告「胸襲」的示威女士,那種自欺的程度,已經近乎精神分裂者的被迫害症般嚴重,可見香港警方是缺乏自省的一群,說謊會當吃生菜,謊話說得久了,甚至自己都信以為真。實驗的確發現,人少了自省能力,就會經常說謊,有科學家用電波壓抑大腦活動,並讓參加實驗的人說謊,結果發現,他們講大話唔眨眼,完全不經大腦,速度比說真話時要快!

參考資料:
"Temporal view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self-decep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 Sep 13.
"Self-enhancement and self-protection: What they are and what they do." 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02/2009; 20(1), 1–48.
"The truth about lying: inhibition of the anterior prefrontal cortex improves deceptive behavior."Cereb Cortex. 2010 Jan;20(1):205-13.

記者:陳以恒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