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舖仔小店】
香港人通病,做事一定要集中精神,放假一定要搵節目,把生活一分一秒填滿。兩年前Kit由市區搬入坪洲,在小巷盡頭租了個地舖,鮮黃色閘門為記,因緣際會Jun也搬到坪洲居住。二人一拍即合,一起經營只在周六、日營業的小店。「坪洲沒景點,沒事可做,其實就能放空,喝杯水都可以平靜腦袋。」小店販賣由世界各地搜來的復古家居精品,但大家明白,誰會入坪洲買家品?實際是給自己和遊人一張寬大舒服的沙發、溫婉的音樂,好好放空,重新感受生活。
久違了的前舖後居。布簾後是Kit的家,是他星期一至五做自由業工作的地方,星期六、日Kit趟開大閘,向小花園伸個懶腰,家就變成售賣復古家居精品的「陸日小店」。
一年前舖面只有現在一半大,從世界各地跳蚤市場搜購回來雜七雜八的vintage家品,整齊擺放在架子上;一年後他分出更多空間,多添幾張沙發、大餐桌及手作搖椅讓大家享用。喜歡海,向來渴望小海島式生活的Kit:「我已活得比好多人hea。」他算是實現了開店理想,曾經有兩個女孩,嘻嘻哈哈地到他的小店坐,聽音樂,聊着聊着,其中一個開始看書,另一個躺在沙發上睡着了,半小時、一小時流過,沉默的他心裏好滿足,「一個外來人來到這裏,居然舒服到睡得着覺,那刻我覺得我這空間經營得很成功啊。」說到底,店子一直不在做生意的狀態,他掩面笑:「又不夠貨,賣的又不是必需品,蝕到嘔泡。不過買賣是其次,我們賣的是時間。」他叮囑我相可以影,不過不用提貨物的價錢,如果有臭味相投的人來逛店,他已經很開心。
重要的事 包括與貓咪滾床
舊同事Jun不住在小店,在坪洲另有家居,她是個像貓的女孩,面對鏡頭,閃光燈會令她感到壓力,渾身不自在,日常生活裏的她卻愛跟人聊天,愛到處開發新地方、新事物。住在市區時,Jun一日四十八小時也不夠用,有天她把要做的事按重要程度列寫出來,繡花、鈎織、織了一半的頸巾、店裏的手繪餐牌只畫了一半,正在上堂但又想報讀新課程,「原來好多事都不要緊,又或不必堆着來做,還很無聊的。」她羞愧地掩面而笑:「其實打掃家居,和貓咪滾床玩耍增進感情都好要緊的,卻被自己搞得連生活時間都沒有。」小店正好每周六、日把Kit及Jun留在小島,種種花草,島上蹓躂,和媽媽晨運喝茶,跟居民聊天、吹風、看海、陪貓玩,原來更滿足。慢活有益身心,要放鬆,時刻都在享受,欣賞每一步人生。雖然今日坪洲船期頗密,也不全是個像塔門或蒲台島般與世隔絕的小島,20分鐘高速船可以出到中環,比許多九龍新界居民還要方便,但住到島上自然學會重新分配時間,Jun:「工作、約朋友都排在同一天做,其他時間就留在島上悠悠蕩。」本身住大埔的Kit喜歡海,然而大埔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始終跟自成一角的海島有點距離,Kit:「在這裏沒車,乘船過海做分隔,選擇入來住或閒逛的人已經是某一種人。不像住在九龍般,你可能住了數年不也不認識鄰居也不會打招呼,在這裏,去五金舖買東西又聊天,老人家會叫我幫忙弄手機設定,人在一個小社區,好自然會互相幫忙,整條街的舖頭都認識的。」
鄰居送「古老嘢」 垃圾房尋寶
初來坪洲,他們自覺是入侵者,待幾個月跟村民稔熟了,才敢開店。鄰居知道他們喜歡「古老嘢」,家裏有不要的舊打字機、老東西會自動拿來送給他們,或放在店舖門口。除了美國、歐洲、日本、印度的跳蚤市場,垃圾房是他們尋寶地點,如去年撿到的點心車,今年已變成小花圃;婆婆想丟棄的古老腳踏衣車桌,Jun一個女孩死拖爛拖由坪洲聖家路搬回來,變成門外小餐桌,後來才發現衣車腳原來是有轆的。
像他們在紐約跳蚤市場,與一位賣舊相機的伯伯傾談,投契得成為朋友一樣,每件舊物得來都有個故事。他們越來越喜歡這小島,店裏賣的是島上特產,也是二人貪玩的實驗,婆婆每朝手作的茶粿配綠茶,由麵包舖買回來手作的芝麻餅,配雪糕球及綠茶即成香口又文藝的小吃,有時還有鄰居手作的果醬作配,重新包裝的背後,Kit的想法是:「大家愛到cafe吃蛋糕、馬卡龍,但為何總是想不起味道很好吃的本土小吃?」惟小舖隨島民心情開舖,店裏茶點也不定期供應。
開舖隨心 天口㷫休息數天
坪洲人少舖也少,洗衣舖名字就叫「洗衣舖」,講「單車舖」人人都知道是永興街街尾鐵閘上刻着「地產店」的單車小店,講門號也枉然。坐看日落月出的島民生活,寧靜卻不沉悶,倒還非常精緻。傍晚五時至夜晚十一時,在坪洲要吃簡單東西只有粥粉麵飯,卻想不到這裏還有民營卡啦OK。島民好健談,所以好多人都變成好朋友,小小一條永興街卧虎藏龍,陸日小店對面晶石店的老闆原來是地質學家,所以看晶石時他能無端變出化石給你看;大家熟悉的祺森冰室蝦多士,老闆一家是音樂人;隔壁舖頭賣瓷磚的吳先生是消防局中樂團團員,工作桌下收起了一把洋琴,又擅彈二胡,閒來露兩手,寧靜街道氣氛都不同了;還有一個踩單車的伯伯,小唱機播放三十年代周旋金曲,他一路過,島民都會安靜聽歌,氣氛突然時光倒流。遇上有島民生日,大家就圍在一起彈結他、打鼓、唱歌食飯來慶祝,Jun:「一條街,一個人可以有這麼多才華?我相信市區都好多有才華的人,但沒有人會知道。」當然,好多人連鄰居姓甚名誰都不知,莫論坐在豪宅走廊跟人夾band jam歌寫大字。
當他們住了下來才發現,除星期一是島上例假日大部份食店休息外,那真叫「麵包舖」的麵包舖一直掛着牌子說「休息數天」,但一休就是兩星期。有幸遇到老闆娘開檔,追問「數天」即是多少天啊,她輕描淡寫:「哎,天口㷫嘛。」帶過。Kit一臉仰慕:「在香港來說這頗獨特,香港找不到這許多休息的風景。」
陸日小店
坪洲永興街27號
記者:陳慧敏
攝影:伍慶泉
編輯:陳漢榮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