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逾80年歷史的灣仔同德大押正式被判「死刑」。古物諮詢委員會昨討論同德評級,古蹟辦堅稱此類轉角戰前唐樓普遍,全港尚有12幢,即使有委員指同德反映舊日社會狀況,質疑過往評級準則不一,仍難力挽狂瀾,古諮會終維持同德為3級歷史建築,亦拒以「升呢」來叫停拆卸,委員擔心今次保不住同德,日後其他建築亦保不住。
記者:鍾雅宜
今次是古諮會歷來首次因新資料將已評級歷史建築重新評估。古蹟辦館長伍志和在會上指,類似同德的轉角戰前唐樓在三十年代時甚普遍,看不見同德有特色設計,它與當舖大王李右泉和典當業大王高可寧亦連繫不大,同德雖與法定古蹟景賢里同由厘份則師樓設計,但非其獨特作品,大宅內部歷史構件已被改動,加上現存全港尚有12幢轉角戰前唐樓,同德非十分罕有,故維持評級。
委員林中偉認為同德保存得比較完整,「外貌亦有睇頭」故值得保留,擔心「今次保唔到同德,將來其他都保唔到」;另一委員中大歷史系教授何佩然亦對無法保育同德感可惜,指它反映了昔日難民眾多,經常要典當的經濟狀況。
主席承認制度有不足
何指不應因其價值不及其他建築高就不作保育,「鬼唔知郵政總局靚咩?拆咗啦嘛!係咪唔係1800年代起就唔要?」她指過去古諮會進行評級時準則有不同,如廣東道578號唐樓外貌與同德相差甚遠,卻同列3級歷史建築,對同德不公。
古諮會進行投票,14名委員僅何佩然、林中偉和丁新豹3人支持將同德押升格為2級歷史建築,主席林筱魯終宣佈維持同德為3級歷史建築。林強調古諮會非支持重建,但機制下無法將其列為暫定古蹟保育,承認制度有不足,又指私人歷史建築保育政策檢討時,公眾對強制性保育仍有分歧,希望此後可引起更多關注。
多個團體到場抗議,活在觀塘創辦人袁智仁對古諮會決定失望,指同德押是港島最後一間圓形轉角唐樓,並非缺乏稀有性,公眾諮詢時有6成公眾支持歷史評級需有法定效力,質疑林筱魯無視民意,促政府訂定法定歷史建築評級制度。
發展局指曾多次接觸同德業主並提供經濟誘因作保育,局長近期更要求與同德業主會面遭拒,業主決意拆卸大宅,但已提供大宅照片及測繪記錄供存檔,亦不反對政府在外牆進行三維激光掃描,當局會盡快安排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