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創紀錄的跌停,令一直試圖通過國家意志扭轉頹勢的管理層灰頭土臉,集權的意志正在A股中失控。
2015年的牛市就是一場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改革進行人造的牛市,真正的目的是削減日益高企的政府債務,尤其是地方官僚集團在過去的數年之內,為了鞏固地方政治利益,他們經常通過放大政府信用槓桿的模式進行舉債,30萬億的地方債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最大的隱患。
隨着地方官僚集團舉債的不斷增加,中央政府越來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地方債擴大的背後是中央與地方勢力的隱形博弈在加劇。地方官僚為了打通向上的升遷通路,他們會通過地方基建獲利政績跟民意,一旦債務出現問題,中央將背負庸政的惡名。中央試圖通過置換地方債的方式削弱地方官僚集團的舉債之權,進而緊縮他們通過舉債做大地方勢力的可能。
削減政府債務成為中央經濟改革的頭等大事,股市作為資源優化配置的通道,成為削減債務的先鋒,牛市最終在政府默許下升級為國家戰略。A股一直就是利益集團進行利益套現的工具,所以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各種違法亂紀不斷,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莊家,從來就沒有將A股當成一項事業去經營,而是當成抽血的提款機,加之60%以上的投資者為散戶,貪婪注定A股的牛市是大家上演套現生死時速的致命遊戲,慢牛只是騙人的謊言。
牛市一度完美地覆蓋了地方政府的債務,政府盤算在覆蓋債務的基礎之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改革。萬萬沒想到的是,股災突然來了。北京試圖通過集權意志來拯救股災。當證監會將各大投行召集起來開會時,投行們喊着「救股市就是救自己」的口號糊弄證監會,不少投行在股市雪崩的過程中袖手旁觀,氣得高級監管官員拍桌子訓斥投行無能。
地方拒絕跟隨中央
救市從一開始就發生了嚴重的內部分裂,投行的區域意識令監管官員氣急敗壞。不難發現,不少投行背後有地方官僚集團的影子,他們拒絕在關鍵時刻跟北京的拯救行動齊心協力,不斷地瓦解集權的國家意志。A股救市不難發現,中央通過各種渠道加強集權,但是A股中這種意識正在失控,他們期待的金融人才並沒有在他們的集團之中,導致整個拯救行動處於一種看上去有序,實則內部已經各種勢力交錯,導致他們的意志難以變成現實。
證監會宣佈證金公司不再大規模買入股票,並將大部份股票轉讓給主權投資公司匯金時,市場對國家隊的預期消失了,整個市場無法進行內生修復。儘管中央提出了要加快改革進程,甚至在70周年抗戰勝利閱兵前夕推出養老金入市政策,中央意在提振市場信心,試圖在軍事跟經濟兩個方面向世界秀肌肉,A股在國家隊停止救市後再度創紀錄的暴跌,令中央相當尷尬。
問題的關鍵是,A股為啥會再度創紀錄下跌呢?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主導的經濟轉型升級改革實際上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國有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牽涉的利益越來越多,在不能解決核心的代理人問題,國有企業的改革也只能是利益集團的利益重組而已,改革的預期紅利最大的受益人只會是那些新的政治勢力。對民眾和社會整體效益起不到促進作用,加之改革的預期不是三五個月就能實現的,所以在經過一輪輪的炒作之後,勢必會打回原形。
改革預期的漫長背後,地方債再度大規模浮出水面,銀行的壞賬率急速上升,整個金融系統風險已經等不及改革的實現,養老金的萬億資金也難以破除投資者心中的猛虎。中央政府一度寄予厚望的萬眾創業隨着互聯網各種神話的破滅而開始冷卻,大量的私營部門債務和失業問題將考驗執政者的化解智慧,所以反映到股市就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
A股的牛市已經終結,國家隊的底部將是市場的頂部,偶爾的反彈只是牛市幻影的迴光返照,熊市令投資者痛苦,更令執政者如坐針氈。不斷攀升的債務,債務背後地方官僚集團同中央的政治、經濟博弈將進一步加劇。在博弈的過程中,投資者對相應概念的改革股票只可談戀愛,不能動真情。
李德林
內地財經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