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恒地(012)馬鞍山新盤開售,有慈父以超過700萬元買入一單位,形容是畀年僅3歲兒子「將來結婚用」,理由係「唔知廿年後咩世界」,所以買定先。這句說話背後嘅邏輯,即係未來廿年無論發生咩事,兩韓開戰又好,全球經濟陷衰退都好,香港樓價都會反地心吸力,唔會跌?
當泡沫持續一段時間,市場就會傾向將其合理化,97年如是,08年次按風暴亦如是。大家甚至會提供各種具創意的理由,來說服自己「今次和上次係唔同㗎」。例如話而家香港樓市有內地人來買,97年沒有這因素。但這樣的論調,其實是假設內地人對港樓的需求屬於「結構性」,即有實質需要、不論樓價升跌都會keep住買,頂住個市。你覺得合唔合理?事實上,當樓價轉勢時,內地客的需求亦只會和一般投資者一樣,很快就冰封。
還有發展商經常強調的建築費和人工貴的問題,這說法就更不合理。建築費能否轉嫁畀用家,其實全視乎當時發展商的定價能力,當樓市轉勢,他們的成本當然有可能無法全數轉嫁,還未計建築費、人工等成本,根本唔係fix死,而是會隨市場需求調節。
海迪身邊絕大部份財金朋友,都對今次股災憂心忡忡,指大市至此已唔識估底,連美債都升穿兩厘,五大asset classes無處可逃,唯有揸cash避難。現時已不是市場波動咁簡單,實體經濟遲早現形,在港元較其他周邊地區升值、引發的內部通縮壓力下,假設聯滙不變,這當中帶來的衝擊,將會無可避免由本港早已高得危危乎的資產價格來承擔。
海迪都希望自己以及身邊所有朋友睇錯,惟如無意外,未來一段日子將相當難捱,保重。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