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人開會,在鰂魚涌華蘭路港島東中心,一棟面積巨大的新穎辦公大樓,走到門前,想起它的前身。
那裏以前是兩幢舊式工廠大廈,其中一幢叫「益新工業大廈」,三十六年前初到香港,我在那裏一家電子廠打過兩年多工。那時候正是香港電子業興旺之季,工廠大廈裏十之八九是電子廠,生產電子錶,生產卡式錄音機、生產電子鐘。工廠大廈門外牆上貼滿了招請工人的廣告,「冷氣廠房,薪高糧準,廠車接送,加班補水──」諸如此類,那時勞工法例未必有今天健全,但工人待遇還是不錯的。因為勞工短缺,失業率幾近負數,拿張身份證去應聘,第二天就可以坐在流水綫旁邊打螺絲、焊綫頭了。
我便是如此做了電子廠工人,雖然我一點電子都不懂,結果還竟然叫我去修電子鐘,雖然我依舊不懂電子,但成為全廠修電子鐘修得最快的修理工。日薪26元,做了兩年半。
後來轉了行,離開了工廠,再後來做的那本周刊辦公室又搬到了華蘭路,但那一帶變化不大,「益新工業大廈」依舊又老又殘地呆在那裏,電子廠都開始北遷去了珠三角,兩家報館搬了進去,一張叫「快報」,一張叫「電視日報」,結果,也都關門大吉了。
如今那地方就變了這座巨大的「港島東中心」,舊貌盡去,新穎敞亮,乘搭電梯也要先搞清楚層數和方位,智能得令初來者有點暈。於是就想起從前工廠那幾架老式的拉閘電梯,又要拉閘又要拉門,哐噹一下起動,隆隆然慢慢往上升去。隆隆然便三十六年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