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香港Live House捱住撐

【專題籽】香港Live House捱住撐

【專題籽:音樂入魂】
音樂在網絡世界可複製,但樂隊由靈魂深處現場演奏的音符卻永不重複。在香港,Live House面對租金高昂問題,也因觀眾不足以致無法經營,中環Backstage和觀塘樂人地帶先後結業,Hidden Agenda也經歷過岌岌可危的局面。究竟現存Live House還剩多少?細聽樂迷、搞手、band友各自迷思,你會不其然想:「究竟一座城市怎樣為之有國際水平?」不是單看GDP增長有多可觀,而是看社會文化是否多元,能否包容獨立、邊緣的聲音。Live House的存在,能讓一個城市更像樣。

樂隊的迷思:媒體不報道 一潭死水

歷史藝術大樓
有差不多100年歷史的Fringe Club推廣藝術表演多年,舉辦過任何類型band show,無論是jazz又或是大學band show都可在這裏欣賞得到,是中環藝術地標。(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

於2013年組成的math-rock樂隊話梅鹿,成員卓軒、千邦、樂恆和當天沒來的志熙全部二十出頭,青春無敵,但演出經驗豐富到已踏足兩岸三地,近年常到台灣表演。
話梅鹿認為在香港,聽慣主流音樂的樂迷好難接觸獨立音樂圈,「在台灣,主流歌手如林宥嘉會邀請獨立樂團大象體操同台表演,他們能融合一起,讓主流樂壇和獨立音樂圈的樂迷互相認識,他們會覺得大家都是在做音樂。」他們一針見血道出香港Live House的倒閉原因,卓軒說:「有幾多隊band玩得幾好、Live House有幾多間都冇用,樂迷不夠多,媒體不報道,都是一潭死水。」曾先後在樂人地帶、Fringe Club等等地方演出的他們,最欣賞的Live House還是Hidden Agenda,所以他們9月舉辦的新碟發佈演唱會,也會在那裏舉辦,千邦說:「好欣賞那裏的indie氣質,有本土味道,好raw。」工廈出名多藝術家,觀塘區早已擁有自己文化脈絡,卓軒說:「Hidden Agenda歡迎不同藝術家,其實整個觀塘已經有自己的藝術社區,變相搞音樂已經不單是音樂人的事,而是可以集合一班人的力量去做好一件事。」他們期待有多一間有Hidden Agenda水平的Live House,因為對一隊樂隊來說,能與一班臭味相投的人在結他的音牆包圍下走在一起,是最浪漫和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搞手的迷思:觀眾群不足 難養活音樂人

樂人地帶跟同區的Hidden Agenda服務樂迷六年,這六年已經有多達1,000隊本地樂隊在那裏表演過。
負責人王元龍說成立樂人地帶的目的是培育新血,讓新band有多點演出機會,「好多大band成名前都一定玩live,累積經驗和技術。」遠觀台灣的Live House如Legacy和The Wall都搞得有聲有色,在香港這條路卻一點不好走,「租金固然有影響,但歸根究柢是觀眾群不足養活音樂人。」搞show六年,得出的結論是吃力不討好,即使不同類型音樂活動多了,band和觀眾人數也上升,但始終增長不成氣候,「這幾年多了好多音樂節和音樂event,以前可能是每月舉辦一至兩次,現在差不多每天都有,樂迷選擇多了,就未必會去你那裏,加上香港本身看live文化不足,九年免費教育train出來的是同一類人,你不跳出主流框架認識框架以外的音樂,這個圈永遠不會進步。」他強調本地樂迷都不支持本地樂隊,變相是一個惡性循環,樂隊也難以有質素。

樂人地帶負責人王元龍

樂迷的迷思:香港Live House不合格

本身玩搖滾樂的Bernard每月有至少一次表演機會,他說:「香港越來越多小型acoustic表演場地,沒辦法,地方小,好難擺到rock show需要的大型音響設備,acoustic表演場地的出現,好表現到香港特色。」對他來說,場地大小各有存在價值,「在一些小型Live House,你會看到隊band由預備音響到表演一腳踢,往往很有驚喜。例如上次我去The Wanch,無意中看到一隊令人驚艷的樂隊,最記得三年前去Fullcup看觸執毛表演,就算不是大場,你都會因為看到一隊band的魅力而感動。」作為一個Flamenco結他手,他也常去一些小型場地表演,「Peel Fresco場地小,但可以近距跟觀眾交流,它和Orange Peel都定位清晰,每晚都有演出才能儲到一班固定觀眾,這是Live House成功之處。我也試過到Les Pucelles表演,邀請樂手彈琴唱opera,但被附近居民投訴。」一個城市的國際水平,Bernard說可以從Live House的數量反映,但香港貴為國際都市,現在Live House的數量完全不及格,「香港搞手和樂隊已經盡力,但本地人對獨立音樂認識始終不足,才是問題癥結所在。」

Flamenco結他手兼樂迷Bernard

Live House

香港地方小、租金貴,很多Live House場地不夠大,未必容納到band show級規模的表演,為靈活起見,又為吸納不同類型觀眾, 故多舉行acoustic小型表演,也好避免聲浪過大而遭人投訴。部份餐廳、酒吧,由於本身位置較佳,如遠離民居或位於工廈,故較適合舉行較大型的rock show,場地也夠大,能聚集更多觀眾欣賞,氣氛也較熱鬧。

音樂多元
Orange Peel Music Lounge每周舉辦不同類型和水平的jazz音樂會,設jam session,音響在同類型Live House中最好。場地夠大和formal,故也有rock類型的樂隊表演,也曾舉辦過樂隊比賽。(中環德己立街38-44號)

不捨之選
對比其他工廈Live House,樂人地帶規模較小,除indie show外,外國樂隊也曾到此表演,命運跟Backstage一樣難敵租金高企,準備在10月結業,9月將舉行五天救亡音樂會《All in or nothing》。(觀塘鴻圖道 40號豐明大廈8樓C室)

最新場地
Music Workshop是由通利工程新成立的表演場地,可容納最少200人,剛舉辦過由VS Music和 Made in Hong Kong Music聯手合辦的實驗試場,場地夠新淨,惟音響設備有待改善。(葵涌青山道313號The Galaxy)
Moment Hung圖片

獨立音樂地標
Hidden Agenda是香港獨立音樂表演場地的地標,經歷三度搬遷,因租金上升危在旦夕,早前獨立音樂圈拔刀相助舉辦一場救亡show,反應熱烈。 (牛頭角大業街15-17號永富工業大廈2樓A室)

街坊親民
Band stage位於黃大仙,感覺較親民,逢周四和周五都有live band表演pop music,街坊樂迷不用走太遠,便可坐定定欣賞live了。(黃大仙飛鳳街30號地下)

中產品味
Les Pucelles是法國餐廳,可邊嘆紅酒邊欣賞音樂,每月第一個周六都會舉行小型主題音樂會,未來將有名為「Singer-Songwriter Night」的主題表演。(大坑書館街26號地舖)

隱蔽地庫
XXX位於上環永樂街某個隱蔽地庫,不定期舉辦各類藝術活動和表演,現場音樂表演多以DJ或電子音樂類型為主,感覺很hip。(上環永樂街212號地庫)

活化音樂空間
走馬燈位於活化唐樓,不定期舉辦展覽館、音樂會場、放映室、工作坊等。場地較小,多舉辦小型音樂會,上半年曾有不少台灣音樂人和樂團到此表演,如先知瑪利、巴奈。(太子道西204號2樓)

真文青呼吸地
Fullcup Cafe除了出名咖啡好飲外,近兩三年也積極舉辦音樂會,差不多每個周日都有表演,儼然是旺角這繁忙鬧市中,唯一能呼吸清新空氣的地方,適合真文青流連。(旺角登打士街36號3樓)

聽jazz之選
香港最資深爵士樂手,都會聚集在Peel Fresco Music Lounge,場地較Orange Peel小,適合jazz表演,觀眾能近距離欣賞,每天有不同的jazz樂隊和樂手表演。(中環卑利街49號)

天台代表
依時工廈算是第一代活化的工廈,業主到了第二代積極搞藝術活動,不時在天台舉辦音樂會、市集,讓人享受久違的微風,10月更有第二次舉辦的《天台音樂祭II》。(觀塘偉業街140號)

搖滾老吧
The Wanch是初出茅廬的樂隊的試練場,也是香港最歷史悠久的live bar。負責人John歡迎任何類型樂隊,觀眾不收入場費,每個香港獨立樂手、樂隊對它都非常有親切感。(灣仔謝斐道54號)
Josh Tam圖片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胡靜雯
攝影:陳永威
編輯:陳漢榮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