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儘管86歲的陳敏學半生受共產黨冤屈,但同記者探討「誰是抗戰主導」時,仍義正辭嚴企在共產黨一邊:「(台灣總統)馬英九說歷史不容竄改,抗戰是國民黨領導、國軍為主。但我所見,抗戰開始時國民黨一觸即潰,將國家人民置於水深火熱,呢啲佢無法否認!」
陳敏學指,1938年10月10日,日本南支派遣軍從大亞灣登陸,當時國民政府第四戰區五個師共5萬多軍隊駐防珠江口,結果聽到日軍從後面登陸,立即鳥獸散,將廣東拱手送給日本人,「咁都叫國軍?我屋企幾條人命,就咁冇咗!」不過,記者在同日於同一個城市,見到另一位抗戰老兵、曾在民國政府國防部預備幹部服役的王文,王老人雖老態龍鍾,但仍一板一眼回應記者說:「抗戰,當然是國軍,是民國政府(主力)!」
未獲中共頒紀念章
93歲的王文原籍甘肅正寧,20歲時偶然機會聆聽了蔣中正號召抗日的演講報名參軍,成為國軍206師一營三連士兵,當時三營營長正是蔣委員長的公子蔣緯國。後來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一分校第十七期,成為少尉排長。
「我跟日本人打仗多年,知道西北有共產黨,但從沒見過,也沒聽說過他們跟日本人打仗。」王文說話較遲緩,但思維清楚。他所在的國軍後起義向共軍投誠,當過幾年解放軍,但這並沒能使他豁免中共建政後遭受迫害。文革時他在新疆,被造反派指是國民黨殘渣餘孽,屢遭批鬥,身上傷痕比抗戰子彈痕還多。
「為甚麼同是抗戰老兵,國軍和共軍的遭遇截然相反?」王文的兒子王清瑜憤憤不平地對記者指,中共已宣佈不分國共,向所有健在的抗戰老兵頒紀念章,「但我向父親戶口所在的新疆當局查問,他們說沒收到文件,不給我父親發。」
身為獨子的王清瑜又稱,母親去世後,父親在新疆庫爾勒的房子被強拆,投訴無門無家可歸,惟有投靠在深圳的他,度過餘生:「我父親這樣的國軍抗戰老兵,在深圳只有六位,但沒有哪一位能享受大陸的老兵待遇,他們能活到今天,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