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沙仔做日軍繙譯 鹹魚塞情報助抗戰 曾被刀架頸質問是否卧底

喇沙仔做日軍繙譯 
鹹魚塞情報助抗戰 
曾被刀架頸質問是否卧底

【戰後70年】
《蘋果》深圳、泰國直擊
【本報訊】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和軍方代表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簽署投降書,標誌着在中國打了八年、導致3,500萬中國人死傷的抗日戰爭正式結束。9月3日這天,兩岸政府分別確定此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北京將在9月3日舉行盛大閱兵儀式慶祝。為紀念這個民族勝利日,本報派出多支採訪隊,走訪中港台、泰國及金三角等五地的戰爭遺址,採訪抗戰老兵及相關人士。本報從今日開始,將連續刊出紀念抗戰勝利系列報道,從不同角度解讀歷史,還原真相。
記者:陳永階 蘇汝卿

陳敏學曾獲中央軍委頒贈紀念章 (小圖)。

「鈴木三郎、陳敏學、陳文協,這三個名字都是同一個人,就是我。」我們的報道從一個傳奇人物開始,他叫陳敏學,深圳人,小時在香港喇沙書院讀書,能說英文之餘,又學得一口流利日文,被侵華日軍徵做繙譯,深受器重。殊不知,他被共產黨東江游擊隊策反,潛伏在日軍身邊。他的傳奇經歷令人嘖嘆!
「我老竇老母都係香港人!」86歲的陳敏學見到記者說。他祖籍廣東新會,父親19歲已到香港在粵劇班演武生,媽媽懷胎十月時返深圳(時稱寶安縣)探親在東門生下他,令他無緣成為港人。但小時父母送他到香港喇沙書院讀書,故講得一口流利英文。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和軍方代表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簽署投降書。黑白圖片

1930年代的喇沙校舍,陳敏學曾在此求學。黑白圖片

13歲遭徵召 改名鈴木三郎

「我仲記得考喇沙時要10圓報名費,嗰時10圓唔少㗎!入學面試考我讀廿六個英文字母;讀完字母考官話『ok』,我成身鬆晒。」日本人1940年在深圳開了個日文班,揀了幾十個小童去學日文,陳敏學是其中之一。短短兩年,他因操得一口流利日文,由此被徵召成為侵華日軍「南支派遣軍」8114部隊的繙譯,那年他只有13歲。
「日本人唔畀我用中國名,幫我起個日本名,叫鈴木三郎。」陳敏學模仿當年做繙譯的模樣,講了幾句日文。但日本人斷想不到,乳臭未乾的他後來竟成東江游擊隊的卧底。
「我仲記得好清楚,當時游擊隊派人偷偷來搵我,話知道我恨日本人,希望我利用身份幫游擊隊做事。」陳敏學說,當時年少不懂甚麼道理,但來人一句話卻篤中他的痛處。「我阿媽被徵去修工事,有一日俾日兵打到鼻青口腫,成隻豬頭咁,爬住返屋;我舅父喺文錦渡因為慢咗向日本人鞠躬,被三個日兵當沙包練打到肝都爛,嘔血身亡;我1歲細佬同3歲阿妹餓死;表哥俾日本兵監生掟死。我仲親眼見日本人在雕堡將路過嘅中國人當靶打;我恨日本人恨到入骨!」
陳敏學由此「人在日營心在漢」,幫游擊隊收集日軍情報。「嗰時我仲幫一間日資安東洋行做事,住喺洋行;一有情況要報,就喺門前香壇放個特別香爐,插一支香,交通員見到,就會同我接頭。情報我會塞入鹹魚肚,或者芋頭挖個窿放入去,再抹層泥。」

1950年在港讀書的陳敏學。

日軍暴行 半截竹筒挖眼珠

他還藉日本人要他幫忙「鑑別良民」時,救過被捕的游擊隊員。由於他的情報,日本人掃蕩游擊隊經常撲空,還中招踩地雷,大惑不解,遷怒無辜:「有一次佢哋拉到個剃頭佬,夾硬話佢係游擊隊情報員,吊起來打,又用半截竹筒監生將佢眼珠挖出來。真係慘絕人寰!」
抗戰快結束,日本人開始懷疑他。「講起來真係驚心動魄!」陳敏學稱,那是1945年8月初某日,憲兵隊長馬島叫他進房,突然拔出軍刀架在其頸上怒吼:「我們早就知你是游擊隊,限你30秒交代,否則殺了你!」他形容當時眼前一片黑。「我諗,認又死,唔認又係死,由佢了!硬住頸用日文應了句『唔知你講乜。我只係幫南支派遣軍做繙譯』,講完閉眼等死。點知數到30,佢用刀背在我頸上劃一下,怒喝要我『馬上滾』!」讓他逃過一劫,結束卧底生涯回到東江縱隊。
沒多久日本投降,軍方派陳敏學陪領導去上水與日軍談判。日本兵一見到他,目瞪口呆:「這不是繙譯官鈴木三郎嗎?」他說:「我用日本話向佢哋宣讀受降令時,嗰種心情,真係冇得形容!」
抗戰結束,陳敏學退伍還鄉,並再度到香港讀書,並跟父親在武館習武。1949年中共建政後,他再返深圳,被人翻出「漢奸」、「日本人走狗」歷史,遭批鬥打壓,直到文革後,當年發掘他做線人的游擊隊負責人作證,他才獲得平反,恢復抗戰老兵等稱號,享受中共高官離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