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商傳獲國企入標明截止放售若逾一個買家將價高者得

南商傳獲國企入標
明截止放售
若逾一個買家將價高者得

【本報訊】中銀香港(2388)透過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北金所)掛牌放售南商銀行,本周二(25日)截止,資產底價680億元。截標前應起碼會有一、兩家舉手摘牌(承諾以底價摘下南商的掛牌),再經財政部核准為合資格者,若超過一間將「價高者得」入價競購。
記者:劉美儀

估計摘牌者將包括國家級央企及地方政府級別國企。儘管是次放售屬中資「圍內」活動,有中資「水喉」已表明支持融資安排,最終交易只是「國家左袋右袋錢」,不過分析指,當前人民幣貶幅可大可小,「買貴嘢」風險甚高;若競購者是上市企業,以偏高溢價搶贏,更可能要面對小股東,尤其持有H股的外資機構投資者的質詢壓力。
消息說,南商要價若扣除物業重估部份,單計算銀行業務資產,相等於去年底賬面值的2.3至2.4倍,叫價甚高,南商股本回報率(ROE)僅10%,業務及產品開發一直倚靠中銀支援,賣點之一主要為內地法人銀行地位及其全國性開業牌照。
若競投者為上市公司,本身ROE又高於10%,以高價奪標,相等於以每元資本按雙倍作價購入對回報有攤薄作用的資產,上市公司股東一定會關注。

人幣貶值 市況波動 成變數

另一焦點是人幣持續貶值及市況波動的負面變數。分析謂,摘牌者無疑都是「志在必得」,所付溢價連貶值計,到正式交割日時,可能令最終支付價再飆升,競投者均為國企,收益來源以人幣為主,付款卻是港元,即使有遠期對沖,作價成本亦會加重。
對於有否收到買家標購南商,及在市場最壞情況下會否收回項目放售?中銀發言人回覆指,現時無其他補充資料,有需要時將根據上市規則作進一步公佈。
據估計,中國信達(1359)及越秀集團,仍是最大機會「摘牌」財團,而上月底市傳央企級別的華潤集團,可能「翻兜」南商,亦為潛在者之一。
北金所掛牌啟動前,中銀曾於4月底,經投行邀請有興趣中資買家提交意向,據聞華潤是8、9間示意財團之一,惟當時出價並非最勇進,故沒有進入6月底次輪篩選中。華潤當前要務是清理前董事長宋林遺留問題,銀行業亦非集團開發重點,故對華潤會否高價力爭南商存疑。無論如何,在國家隊維穩及中資「面子」需要下,南商流標的機會率幾近乎零,一定會有買家到價入標,惟市況凶險,溢價多少則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