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對電車並沒甚情感連線,最能牽動我心的場景已數當年《烈火青春》裏夏文汐那震撼一幕,其時血氣方剛,自是睇到血脈沸騰,沒想到今日所聞竟又教人血氣上衝。
縱非吾所好並不代表電車沒有存在價值,且要取而後快,單憑個人喜愛和識見作奪,輕言電車只是博物館裏懷舊物的那位,若不是另有所圖,就是反映言者的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否則亦不會再補一句:「我行路可能快過搭電車」。
其實在塞爆明目張膽違泊老細車的中環,我又何嘗不是跑得快過架超跑,何不建議繁忙時間,林寶法拉不得佔中?
或者電車的原罪並不在慢,而在庶。電車的由來,就是大眾化的公共交通工具,票價經濟實惠,所以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士皆能受惠。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不一,車程無論長短,均劃一收費,而成人票價只為$2.3。而且毋須政府津貼,自訂長者半價為$1.1。
去年雨傘運動期間,因金鐘道被佔,電車行駛亦受影響,惟今年財政預算案為受佔領牽連的交通工具提供優惠措施,電車公司卻榜上無名,厚此薄彼,顯而易見。
再說用粗疏,幾近斷估的方式以佔用路面比例來定調電車缺乏效率,卻全未提供具體數據或科學推算作說明,請問這就是顧問,一位前政府規劃師應具的專業水平嗎?然此表現該也可列作效率有欠類別,同理亦應被消失,免得獻世。至於顧問及後在一訪問中更質疑,為何不讓更有效率的「私家車」或其他車輛使用電車路?又請問只有不成比例載客量的私家車應該如何展現效率呢?簡直不知所謂。
其實運輸署早於去年中做過一項民意調查,當中有結果顯示約七成的被訪者認為,在交通擠塞的情況下,私家車的數目應該減少, 而「應該減少電車」作為選擇答案的百分比是……零!!庶盡皆知的判斷,竟有人獨具慧眼,「零」舍不同,見所未見的洞悉力固然叫人嘆為觀止,滿嘴「發展是硬道理,阻住地球轉」式的鬼話歪調其實難聽過粗口。
何以超成本低效益,只為與內地接軌的高鐵非建不可,而價廉物美,全民受惠,且滿載集體回憶的電車要被淘汰?富豪消閒,少數玩意的高球廣地要誓死保育,而大眾共享,老少同樂的郊野公園卻要肆意開發?
港人心中有數,而城規會見輿論反應,民意發酵,連急發表聲明指顧問所提只是其中意見,到底是否暫避其鋒,權宜之計,市民還得緊密監察,畢竟星光大道擴建那筆混賬仲未同佢計數。
王利民
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