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內地智能手機銷量增長不再,迫使國內品牌走出海外,甚至用高價併購國外品牌,以求搶奪市佔率及知名度。除中興(763)及華為等傳統大品牌外,小米等新興品牌仍有「水土不服」問題,國內品牌向外闖仍困難重重。
記者:胡仲邦
據工信部研究指,上半年國產品牌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93億部,按年增長15%,但多個市場調查機構顯示相反趨勢。IDC指今年首季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跌4%,是6年以來首次下跌,另一調查機構GFK亦指內地智能手機上半年銷量僅得1.71億部,按年下跌11.9%,並預計全年亦跌2.5%至3.63億部。
中興 華為 曾需時解決訴訟
銷量增長見頂,手機廠商不再熱衷價格戰,將發展重心轉移到海外。早年中興與華為在美國賣手機,面對當地的專利訴訟,亦須花一段時間解決。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指出,中興手機目前在美國銷量第三,僅次於蘋果及三星,是中興較成功的市場。至於華為公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機銷量已達4,820萬部,按年增加39%,有指當中一半是賣出國外。
中興、華為的成功故事,不代表後來者更易走出去。聯想(992)去年初斥資29億美元(約226億港元)收購美國摩托羅拉(Motorola),進軍歐美成熟市場,令其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一度攀升至第三位,但受制機型更新速度緩慢,加上內地電訊商減少手機補貼,聯想內外受敵下,今年第二季手機銷量僅增加2%至1,620萬部,並錄得2.92億美元稅前虧損,須裁員3,200人及為3億元庫存減值。部份手機廠商轉攻印度,惟當地3月將手機成品進口稅由6%大幅上調至12.5%。富智康(2038)重開當地手機組裝工廠來應付,但手機廠商同樣面對專利問題。小米印度被愛立信指控侵權,而一加(OnePlus)手機亦因操作系統供應商Cyanogen與當地品牌Micromax簽署獨家協議,最後雙方終止合作,一加須另覓新合作夥伴,令出貨時間延遲。
主打海外新興市場的TCL通訊(2618),指新興市場貨幣及經濟走弱影響購買力,故將營業額增長目標,由早前的30%大幅縮減至10%。至於今年初為打入美國市場而收購的前電子記事本品牌Palm,至今仍未有新任何產品發佈。王華認為,未來華為將會一枝獨秀,「華為有硬實力,有自己製造的芯片,設計比較紮實,亦打通海外電訊商渠道,專利齊全,唔怕俾人告。」他不理解TCL通訊為何當日收購Palm,而新興市場經濟差令手機價格下跌,令其生意影響較大;至於聯想則因機款不夠吸引,「機款唔得,賣得好差」,預期兩間公司都會走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