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24個節氣中的「處暑」,即夏天的暑氣會逐漸減少,秋天已臨,天氣會逐漸變涼,尤其早晚的溫差變大,並會有秋燥現象,即容易口乾、皮膚痕癢等症狀。中醫師提醒市民外出時宜帶備外套,飲食要清淡、多飲水及多吃滋潤食物,例如雪梨、蓮藕、馬蹄及黑木耳等,以預防感冒和敏感病症發作。
註冊中醫師陳敏表示,處暑過後,天氣會慢慢轉涼及變得乾燥,翳焗的日子會漸減,尤其晚上會風大及偏涼,萬一穿衣不足,便容易感冒著涼。另外,節氣由熱轉涼,加上處於日短夜長的交替時間,易令人睡眠不安穩,建議應保持早睡習慣,減少捱夜,睡前可做適量運動如瑜伽,幫助入睡。
掌握秋天的飲食禁忌十分重要,天氣乾燥令人容易口乾及皮膚痕癢,陳建議應避免吃咖喱、泡菜、炸雞等辛辣、煎炸與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口乾、喉痛等症狀。此外要保持飲食清淡,多吃養陰潤燥、生津食物,可滋潤、防秋燥,尤其經常口渴、口乾人士,例如吃水晶梨、豐水梨、提子、蕃茄、西柚及橙等。將生蓮藕切片作涼拌小食,有生津涼血作用。馬蹄、紅蘿蔔、黑木耳清涼甘潤,蜂蜜有滋潤作用。
陳提醒市民要預防秋燥,否則可誘發鼻敏感、氣管敏感、咳嗽或感冒等疾病,建議可在家煲「百合銀耳蓮子糖水」,有養陰安神、健脾和胃作用,未來一段日子仍會炎熱,但因暑氣漸減,應減少吃消暑和袪濕食物,如冬瓜、西瓜等,以免令身體偏涼。炎熱時可改吃雪梨、多飲水解渴。
【百合銀耳蓮子糖水】
功效:養陰安神、健脾和胃
材料:鮮百合100克、鮮蓮子50克、銀耳30克、冰糖50克
做法:
1)銀耳先浸一晚
2)與洗淨的新鮮蓮子、百合連1公升水放入煲內,用大火煲滾
3)加入冰糖再煲;
4)煲滾後,轉細火再煲半小時即成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