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創業初衷 - 張亮

也說亮話:創業初衷 - 張亮

筆者有兩次創業的經驗,1999年參與互聯網第一代狂潮,創立「全校網」,大半年間融資200萬美元,公司從3個合夥人迅速擴展到香港、北京、上海三個城市100個員工,沒有為股東賺過一毛錢。2000年資金潮退時,黯然離場,勉強賣盤,為投資者掙回成本。
2013年創辦社會企業「全城街馬」,2年間增長3倍,社會影響從培訓500到1,500青年;舉辦比賽由2個到5個,參與跑手7,000到21,000。企業現僱有15個全職員工,60個兼職教練,第一年經營已經不虧損。
怪了,難道做社企還比較容易?
初衷和信念非常重要,創業過程中人人都遇到挫折挑戰,初衷不清晰、信念不堅定就容易改變放棄。反省自己當年,看着別人快速成功,攀比競爭之心高漲,癡想一戰功成,賣盤退休,犯下創業的大忌。
孫子說:「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成功創業者很多都說開始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為社會、業界、消費者解決問題。在筆者的經驗中,這絕對不是成功後的虛偽包裝、陳腔濫調,而是如假包換的實事求是。
1999年互聯網創業,團隊不眠不休,在短時間內做出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和線上教育(online education)的雛形,創意和速度都不比人差。但是當時的初衷可能更多是為了名成利就,在「成功」的巨大誘惑下,企業頻繁改變商業模型以取悅投資者和粉絲,團隊沒有耐心也沒有準備去解決一個重要問題、打一場持久戰。
「敗兵先戰,而後求勝」,這可能是反過來鼓勵年輕人摸索前進的企業家精神,但也是警惕筆者要不畏戰、且戰且論、屢敗屢戰的格言。
「全城街馬」的創立同樣充滿夢想和激情,和「全校網」一樣,第一位員工聽過筆者的想法,辭去穩定職業加入時,比合夥人們都還要早,他們的毫不猶豫造就了企業的開始。
而不同的是,這次,企業是要堅定不移的以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去解決一個問題!

張亮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