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消委會早前點名批評多間黑心藥店以不良手法欺騙消費者,但黑心藥店禁之不絕。《商品說明(修訂)條例》自2013年7月實施至今年7月底,海關共偵破53宗涉藥店及參茸海味店不良營商手法個案,拘捕54人;其中43%個案是將近似著名品牌的影射貨品充當正貨出售,海關提醒市民購買貨品時應指明品牌名稱。
記者:謝明明 陳建平
海關貿易管制處處長林寶全接受訪問時表示,條例自2013年7月實施至今年7月18日,共接獲1,296宗個案,當中涉貨品及服務個案分別佔72%及28%,其中149宗個案已提出檢控,123宗被成功檢控,有116宗被判罰款,由1,000至15.2萬元不等,以及有12人被判監,刑期由10個星期至6個月不等。
藥店海味店涉價格混淆
海關不良營商手法調查課監督許偉明表示,海關接獲最多涉不良營商手法投訴是藥店及參茸海味店,其次是健身中心及美容院。
他指出,藥店及參茸海味店常見的不良營商手法包括價格混淆、天價貨品,以及影射貨物。自條例實施至上月底,海關偵破53宗相關個案,共拘捕54人。
其中43%個案屬影射貨物個案,即將包裝設計近似著名品牌的影射貨品充當正品出售,一般影射貨品會寫上類近著名品牌名稱及商標,誤導消費者,許提醒市民購買貨品時應指明品牌名稱,以免墮入不法商人陷阱。
雜牌雪花膏當娥羅納英
《蘋果》記者昨以顧客身份到銅鑼灣多間藥店,嘗試買娥羅納英雪花膏或喇叭牌正露丸。當記者稱想買正露丸時,部份曾遭消委會點名批評的藥店,職員都取出影射貨品,當記者詢問是否喇叭牌時,對方承認不是,部份改口稱另有喇叭牌可以提供。 但記者向駱克道高登大藥房查詢雪花膏時,職員推介一款30元的影射貨品,當記者問「係唔係娥羅納英」時,職員竟答「係呀,類似嗰啲雪花膏囉」,並稱有藥效,皮膚乾燥「呢隻就最好」。
早前被消委會點名以每支19,800元「天價」出售黑鬼油的銅鑼灣聲望藥房,海關至今共收到13宗涉及這間藥房的投訴,全部涉及天價貨品,包括藥油、藥膏、藥丸及日用品。雖然這間藥房已結業,但消息指海關仍會追查幕後董事及涉案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