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反拙】
怪獸家長冀子女年紀小小能學懂十八般武藝,幫助躋身名校,很年幼已開始學習兩文三語成近年趨勢。惟兒童外語能力不足隨時弄巧反拙,連講母語也受影響。
言語治療師朱嘉麗指曾有一名就讀國際學校幼稚園的4歲女童,接受英語教學,在家與母親溝通則夾雜英文及廣東話,父親則主要講廣東話,女童父母發現她說話表達能力差,缺乏信心致越講越少,老師認為女童的學習能力較弱,因怕影響將來的小一面試,遂帶女兒求助。
評估後發現女童語言能力差,與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有關。朱指,女童理解及表達英語水平相等一名2歲兒童,只能簡單講出英文生字,卻無法理解英語句子,同時廣東話有懶音及發音不正確,例如「好靚嘅花」讀成「好靚嘅巴」,故建議暫時停學英語,先學好廣東話,但可惜家長最終無堅持女兒的治療。
新來港童難學廣東話
新來港兒童要學習廣東話也面對不少困難。今年4歲的恩恩,2歲由四川來港,積極學習廣東話,但母親發現兒子說話時,「好多人聽唔明佢講乜」,也無法講出完整句子,要求進食時只能說食物顏色,如只能指着蘋果說「紅色」。經言語治療師評估後,發現恩恩學習語言緩慢,語言組織能力弱,以致無法講出物件名稱,同時說話有懶音,接受治療後,言語能力有明顯改善。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