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救老樹市民領養有無得搞?

誰來救老樹
市民領養有無得搞?

般咸道的四棵百年石牆樹捱過二戰的戰火,偏偏捱不過路政署的「屠刀」。為了防止再有樹被枉斬,最近民間提出許多救樹方法,開創社區自救的新景象。
記者:葉瑞媚

如西環飛躍動力便計劃推行樹木領養,效法美國波士頓居民做法。該計劃由當地人負責照顧樹木,主辦單位會提供充足指引,教大家澆水、施肥、翻鬆泥土等等,甚至請叫大家防止狗狗胡亂在樹旁小便,因為此舉會破壞泥土的化學平衡。波士頓希望樹木覆蓋率可由現時29% ,到2030年增加至35%。西環飛躍動力成員劉偉德說:「看過波士頓的做法,覺得不可以跟足,要微調,需要專家意見。最重要是市民願意,及可以承擔幾多。更宏觀的是由下而上的政治文化,通過樹木等議題,創出社區自救的氣象。」

西環飛躍動力成員劉偉德希望通過樹木,開創社區自救的氣象。

環保觸覺創辦人譚凱邦是透過民間樹木辦的專頁,才得知港島區醫院道石牆樹的情況,便馬上前來觀測。

譚凱邦指,全靠「民間樹木辦」面書專頁的號召力,才可暫緩最近坪州的斬樹行動。

然而,樹木領養只是両步構思。香港每棵樹的照顧方法也不同,市民未必能處理妥當。另一邊廂,環保觸覺則成立了一個「民間樹木辦」的臉書專頁,結集網民和樹藝師,通報有問題的樹木,而且馬上便取得了成效。

環保觸覺創辦人譚凱邦透過專頁,才得知港島區醫院道石牆樹的情況,便馬上前來觀測:「這個位置可能有少許真菌感染,我便拍攝一張相,然後上載到民間樹木辦的網上平台,

讓樹藝師檢查及提供護理方法。這專頁亦發揮到哪裏有樹無辜被斬﹐便召集大家去關注的作用。」他指出,最近坪州一棵樹原本將要被斬﹐亦是靠這專頁的號召力,才可暫緩斬樹。

這正正證明了無論力量有多微細,只要大家肯多行一步,樹木便不會無辜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