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籽:寵愛生命】
街道是城市靈魂,凝聚的不僅是商機,還有濃厚的人情味。十八年前一個舊區重建指令,使七十年代起已是愛雀之人聚腳的旺角康樂街,被商場和大型連鎖店吞噬。養雀不再是風潮,多得一眾雀友對已面目全非的園圃街雀鳥花園不離不棄,讓「雀有雀鬥唱,人有人吹水」的城市趣味未淪為追憶,雀鳥啁啾繼續成為鬧市的清心良丹。
2004年,朗豪坊打着「擁有全港最長扶手電梯」和「集辦公大樓、商場與酒店於一身的地標」之名空降旺角心臟地帶,這裏前身正是扎根香港快將30年、聚集了超過80間售賣雀鳥、鳥籠、雀杯和草蜢等小檔攤的康樂街,結果康樂街提早在回歸之年「行埋一邊」,遷入由政府花上2,900萬元、在界限街與園圃街交滙處打造的園圃街雀鳥花園。
這佔地3,000平方米的新地方,地面鋪了花崗石,入口處有一幅雕工精細的百鳥圖。踏入,50棵老樹在兩旁一字排開,當年政府按舊址擺檔年資,讓八成歷史最悠久的商戶遷入內,店主以不多於3,000元月租續操故業,多年來政府亦甚少加租。綿綿細雨中,我來探訪73歲的陳樂財(財叔),門牌59號的小舖約100呎,火水燈上那一點紅照亮了老人家的臉頰,他是香港僅存修補竹製雀籠的師傅。竹籤在火光下慢慢收縮變彎,財叔將它湊近籠的破爛處、皺紋爬上了他向上翹的嘴角,看來很滿意眼下的傑作。
財叔:風雨不改修雀籠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雀友們都愛聚在上海街的奇香茶樓。財叔的舅父是第一位在附近康樂街出售手製雀籠和替人修補雀籠的師傅。康樂街當時不過是一條雜貨街,樓上既是住宅,亦有流鸞,樓下除有售賣銅鐵器、古董首飾和日常用品的檔攤,還有檔主賣字花和替人寫信。街道中間連貨車也可暢通無阻地駛過,不算熱鬧。1955年,13歲的財叔向舅父拜師,其間轉賣雀鳥、雀籠、雀杯、飼料和草蜢等的檔攤數量與日俱增。不少住鄉郊或特地到郊外捕雀的人,又常抽來大籮野雀擺地攤或售予相熟鳥檔。
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香港養雀潮隨之步上顛峯,財叔還記得雀友中有二世祖、有習武人,亦有白領,鳥圈無身份、貧富、性別和年齡之分,最能觀鳥的就是前輩,因此偶然會發生街頭爭執。「不過就從來無隔夜仇,第二日見到面,還會託大家互相看管寶貝雀。」老人家笑着說。除了人頭湧湧,大白天下雀仔街還有老鼠和蟑螂橫行,不過當時市政局只會每月巡例到訪一次,掛名檢查衞生。1971年,財叔自立門戶,向政府申請靠牆牌,租來一個茶莊店外的靠牆位置擺檔。他靠手製鳥籠起家,每個售40至50元,定單多得要請替人修補毛衣的太太幫手,「以前玩雀的人會量度好雀鳥高度、繪好草圖來找我訂製雀籠;現代人……就只求籠要夠大,方便不斷換雀。」
1997年和千禧年後,禽流感屢次襲港,眼前人感慨雀鳥自此被政府下了社會驅逐令,將牠們逐出交通工具和食肆。「家養雀其實很乾淨,牠們不會接觸野鳥,莫說糞便,但卻人人聞雀色變。」雀鳥公園自此顯得寥落,零碎的熱鬧都來自仍為彼此激勵士氣、相聚花園聽雀高歌的雀友。財叔現在家住慈雲山,每天風雨不改,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在店內替舊客人修補鳥籠,其實不就是為見見店外眾知音老友記。
泰哥:義務口述歷史
李文泰(泰哥)每周至少來雀鳥花園一次,還義務參與社區的口述歷史和旺角導賞團等活動,「我只是不想讓大家誤會雀鳥花園是養老院、雀是污糟的帶菌動物。」今年55歲,是一位司機,11歲時已相約同學到康樂街觀雀,同屋村有超過十個小玩家,可惜現在僅餘兩位同道繼續養雀。每次翻開舊照,總憶起不少亦師亦友的檔主,包括一位祖籍清遠的知己。泰哥:「雀仔街八十多檔,雖然賣的都差不多,但總有些名店。」當年這知己定期回鄉,每次捧着多款質高而又相對廉價的雀籠南下,檔攤便會水洩不通。相隔數檔,還有一位人稱「細飛」的雀杯專家,他的貨來自五湖四海,不夠精緻的也不會被他看上。可惜這兩人,前者英年早世,後者亦已移居廣州。
燕姐:無生意惟有午睡
泛黃照片裏直至現在仍堅守故業的,除了財叔,還有賣雀和雀糧的燕姐。我和泰哥來到她的小店時,她剛睡醒,瞇着眼挺不好意思,「因為無生意,所以每天都來個午覺。」燕姐直言不喜歡腳下這個人造雀園,搬遷之年政府美言說為他們眾小販謀商機,卻忽略了雀仔街本是庶民以自己為本,無規劃地發展出來的城市一角。它四通八達,雀檔、餐廳、家品檔和古董店等共冶一爐,凝聚出的閒情寫意,非如今舉目的中式洞門和青石白玉雕刻可重塑,「當時檔攤種類多,我有時賺多了就會去隔鄰買粒戒指仔獎勵自己。經過古董檔、賣字檔等又會聊聊,所以那時每檔檔主都很稔熟。」燕姐腼腆一笑,看着外面黃昏下的又一場雨,深信雀鳥在社會總有出頭天。
康樂街舊貌
閣麟街:香港第一條雀仔街
香港第一條雀仔街並非旺角康樂街,而是港島閣麟街,這條通往半山區的斜路最初只賣鳥糧草蜢,後來才賣雀。藝人李我曾在《李我講古》中提過,小時候(估計三十年代初)常去觀雀,後來因被投訴阻礙交通,雀舖便遷到永吉街的得雲茶樓附近,帶起品茗賞鳥的風氣。
後記
舊情舊事永遠歷久常新,每次聽到也讓我回味。最近發現信義會在花墟一間活化唐樓內舉辦了「我們的旺角故事」口述歷史展覽,除雀仔街的故事,還有花墟。環境安靜舒適,我看了數遍,有淨化心靈之效。
查詢:3124 7633
記者:許 政
攝影:楊錦文
編輯:陳漢榮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