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顧問公司向城規會建議,取消中環至金鐘段電車服務,把中環交通擠塞問題的矛頭直指向「電車阻路」。究竟是否屬實?記者到中環德輔道中實地視察過,發現不少私家車和貨車停泊在道路兩旁,險象橫生之餘,也阻塞交通。不少車輛更要被迫行電車軌,令電車難以暢通行走。有環保團體指,塞車會令路面空氣污染加劇,又指路面私家車數量過多是塞車主因,因為其載客量相對電車和巴士少,卻又佔用了超過4成路面,建議政府劃出電車和巴士專線,疏導交通擠塞問題。
記者:張寶晶 攝影:王俊龍
前政府規劃師薛國強以一人公司的名義,向城規會建議取消中環至金鐘段電車服務,「如果低效率嘅電車能夠讓出條路畀啲車,塞車嘅情況係咪會改善咗?」,直指「電車阻路」是中環交通阻擠塞問題的罪魁禍首。究竟孰真孰假?
記者於平日下午3時至傍晚7時到中環德輔道中實地視察,發現不少私家車和貨車停泊在道路兩旁,既有上落客的,也有上落貨、交收貨物的。有搬運工人更推着手推車,橫過電車路軌時不為意,把貨物掉在軌道上。結果,電車車長要特意下車,拾起貨物,放到路旁,電車才能順利前行。
今年五月,地球之友聯同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公佈過一項有關中環交通的研究報告,曾經派員在中環環球大廈對出的天橋實地統計過下午繁忙時段行經的車輛數目。結果發現,私家車佔了超過4成,巴士佔兩成多,電車只佔了不足半成。
地球之友助理環境事務經理周月翔表示,私家車速度快,而且身形較靈巧,很多時佔用了電車路軌,加上道路兩旁停泊了不少私家車和貨車,令巴士不能靠站,導致其他尾隨的車輛被迫行電車路軌。結果,電車的行車時間比非繁忙時段多了兩成,塞車之餘,也享受不到涼風,乘客比平時多吸了廢氣,「啲車嘅引擎喺空轉或者慢駛嗰陣,產生嘅廢氣比起佢哋好順暢咁行駛時,多出高達一倍。」
周月翔認為要解決中環交通擠塞問題,首先要減少車輛,「冇理由減咗啲基層市民(常用)或者公共集體運輸交通工具,如果要排嘅話,一定係私家車減先。」雖然政府已加過牌費及首次登記稅,減少私家車增加的數量,又把德輔道中西行線一段劃為巴士專線,疏導交通,但她認為仍然不夠,建議政府把德輔道中東行線那段也劃為巴士及電車專線,「德輔道中本身嘅屏風效應已經好緊要,空氣污染問題好嚴重,將私家車分流到去隔離嘅干諾道中,嗰度近海皮,所以污染物較容易驅散到。」她又認為收緊在繁忙路段停車、上落貨的法例,加強執法,也很重要。她預期有私家車司機會反對這些建議,但相信大部分車主都很實際,不想塞車,也想吸一口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