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夢追夢:踢波唔志在錢

阿夢追夢:踢波唔志在錢

【本報訊】「阿夢」是劉夢瓊的暱稱,偏偏她以足球為夢,更是備受忽視的女子足球,但她的堅持令夢想成真。她早前獲日本乙組東京足球學校賞識簽約3個月,現時身在當地的她,正磨拳擦掌等待上陣機會,闖出足球夢,她說:「會好好享受食飽瞓、瞓飽練嘅生活。」
記者 金敏琍 攝影 麥超億、張鼎和

25歲的阿夢是香港女子足球聯賽隊公民的主將,司職中場,瞻前顧後,亦是港隊成員。09年起,代表香港出外參賽,包括去年的亞運會。同是足球員,但偏偏男女有別,本地男子足球員是職業的,不單每月有固定收入,勝出比賽更有獎金,若然時來運到更可登上頭條。那女足球員呢?贏出聯賽冠軍的獎勵,原來也只是一頓自助餐「「喺香港踢波,女仔出路其實係零,我哋唔係受薪,全部都係靠興趣,用課餘同工餘時間去練波。」

過去零報道,今次成功簽約日本球隊,旋即成為鎂光燈下的主角,阿夢坦然不習慣,「報道女足係好事,我哋係主角就唔係好事,因為唔習慣,從來都唔會咁多人去做訪問」。但對阿夢家人來說,女兒登上各大體育新聞版,是件光宗耀祖的事。上月日本試腳回港當日,夢爸除了斬料加餸外,更會搜集女兒剪報存檔,「有街坊問阿爸,『呢個係咪你個女?』,佢哋嗰輩可能會開心啲,對於我來說依然係正常人一個」。看見老爸開心,阿夢亦感安慰。

其實阿夢的足球夢,夢爸亦有功勞,更是9歲時已在佛山開始。夢爸見女兒愛波如命,便帶她報讀市內體育學校,爸爸也是足球員,對女兒遺傳踢波天份,他自然舉腳支持。惟夢媽始終擔心女兒家變男仔頭,「佢(媽媽)會覺得唔好曬到咁黑,唔好再踢波,成個野人咁,粗粗魯魯,但我無理,繼續踢波」。

阿夢剛畢業於城大活動項目管理副學士,目前在車路士足球訓練學校當兼職助教,為的就是有更充足時間踢波比賽,「做教練可以根據自己時間去調整,時間會鬆動啲,可以踢波踢得多啲,我大部份時間都喺球場出現,除咗食同交通,都唔會特別用得太多錢」。

踢中場的阿夢,有沒有至愛球星?她展示左手中指的阿拉伯數字「8」紋身,後生女當然非貪好意頭取諧音「發」,說到底,都是與足球相關,「呢個號碼跟咗我好多年,陪我輸波、贏波、受傷,所有開心唔開心時間都係著住呢個號碼,所以就將呢個號碼放喺自己手上」。更重要的是,她最愛的球星卡卡正是穿着8號球衣,對這位前AC米蘭球星,她的評語是球技好,更重要是「好靚仔」。球場巾幗,也流露出罕有少女的一面。

年輕人熱血,築夢零成本,人越長,面對工作事業婚姻家庭,慢慢就會向現實低頭,阿夢坦言見證過球圈師姐因為種種而放下足球,她會給自己4年時間,去盡情發「夢」,「我知波係踢唔完,喺自己有限同有能力去做好呢件事時,就會盡全力做好,但當時間一到,就要放低去做正經嘢」。

踢波即是同陽光玩遊戲,注定與白滑美肌無緣,阿夢皮膚黝黑粗糙,加上一頭短髮,問她要在拍拖定踢波中選,她說肯定是後者,「大咗之後,發覺識嗰啲男仔都覺得長髮女仔、化妝女仔係最好,我明白男仔諗法,就會覺得無所謂啦,我唔係化妝呢類型,做朋友都無問題,唔會夾硬為咗呢樣嘢而去改變自己,咪做朋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