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街道搜查】
上環皇后大道中以北的蘇杭街,英文名是Jervois Street,中英文名字南轅北轍,一睇就知背後有段古。1851年12月28日,上環街市一帶火警,死約三十人,數百間華人房屋燒毀,空餘一片頹垣敗瓦。當時政府想到把瓦礫用作填海,既可增加土地供應,又可處理瓦礫。英國將軍William Jervois(威廉‧乍畏)是災後重建總司令,所以最東的一條新建街道就稱為乍畏街。
乍畏街當年臨海,很多國內商船都在這裏上落貨,更成為中國各埠貨物的集散地,尤以江南絲綢布匹為主。賣刺繡用的絲線、衣鈕,婦女用的頭繩、抽紗、花邊等的商店成行成市,出品多來自蘇州和杭州,所以華人習慣稱之為「蘇杭街」,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傳訊經理黃凱欣更形容它是第一代「女人街」。「乍畏」二字用中文讀不甚吉祥,所以在1978年,乍畏街正式改名為蘇坑街,英文名則不變。現在細心看蘇杭街各店的門牌號碼,只有源吉林甘和茶大樓仍保留「乍畏街112號」的門牌,保留了當年的火災歷史。
記者:葉青霞
攝影:劉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