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視為「一台獨大」、壟斷整個香港電視製作及廣播,並擁有「慣性收視」的TVB(511),都可以將優勢斷送。
TVB中期業績「肉酸」,收入跌11%至20.3億元,其中香港電視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5.8億元,跌12%至13.9億元,而近期大搞的GoTV及myTV等數碼新媒體業務,收入更由8757萬元,減少17.5%至7228萬元,都反映TVB上半年廣告收入大跌。
公司話係零售市道不景,「奶媽」奶粉商廣告急跌。不過明眼人都知,就係節目無人睇!仔細留意過去幾年TVB王牌劇集收視點變化,由2013年《老表,你好嘢!》34.6點,跌到今年上半年外購劇《武則天》,只有27.2點收視,以每點6.5萬人計算,短短三年間,就少48萬人收視。
啲人去咗邊?好大可能轉移陣地,在youtube、千尋、風行、愛奇藝繼續煲劇。理論上myTV都有一班觀眾,可惜的是,TVB應對收視及廣告收入減少,就係買更多外購劇播,減少本地大額製作,節省成本之餘,又有得「播住先」。不過TVB由劇集賣埠變買劇播,除咗令公司減少發行收入,今年上半年節目發行及分銷溢利,由3.11億元減少至2.23億元外,最大問題係根本留不住觀眾。
《武則天》同2013年底熱播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一樣,一播出街,第二日就網上同機頂盒就可以睇得到。之但係TVB要傾版權,加配音字幕,修改片長留位播廣告等等,往往要半年之後先出到街。觀眾一早睇晒,唔會「坐定定喺度」追舊劇,更加唔會三更半夜等劇集上載到myTV先睇。如果我係廣告商,我知觀眾一早就用千尋、風行睇晒《武則天》同其他外購劇,又點會電視myTV落廣告?而今次TVB計算《武則天》綜合收視點,亦是首次沒有披露網上收視人數。
TVB提高外購劇比例,原意是用慣性收視慳成本,可以賺多啲,但結果賠了夫人(觀眾)又折兵(廣告收入),所以業績一出,第二日開市即刻被掟貨。由周三收市的37.55元,直插到今日收市的30.75元,兩日無咗18%。
事實上,TVB應該要重新出發,加強本土化製作吸引觀眾。但過去幾年,政府一次次在電視業上「適度有為」:否決港視(1137)王維基申請免費電視台牌照,奇妙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最快出年先開台,亞視拖到最後一刻「釘牌」,模擬制式廣播頻譜延長至2020年才交還予通訊局。結果TVB繼續一台獨大,轉身慢,結果被互聯網時代擊沉。又一次顯示,沒有競爭,哪有進步?
記者:胡仲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