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津爆炸區附近出現大量死魚,另有傳「毒雨」令區內植物極速凋謝,海陸生態危機湧現。浸會大學生物學系教授黃煥忠表示,由於涉事山埃溶於水,可隨空氣、雨水移動,若證實死魚、受破壞的植物因中毒死亡,居民應立即停止進食該區的魚類及蔬菜,以免影響健康。
黃煥忠指出,山埃可隨雨水、空氣,污染距離爆炸現場的6公里範圍,故有可能令魚類中毒死亡,但要確定兩者有關,必須檢驗受影響海岸的山埃濃度。若證實有關,應停止進食該區魚類。
他又補充,天氣變化也可以令水溫及水中的溶氧液(即水的氧氣含量)改變,引致魚類因缺氧死亡,當局要量度過往兩至三日的溫度是否有變。
植物恐受污染
另外有傳距離爆炸地點約9.4公里外的植物,懷疑因下毒雨而大量凋謝。黃指出,爆炸中的污染物可隨雨水,破壞植物的葉面,但同時要視乎空氣污染的數據及受影響的範圍,例如是否有很大面積土地的植物都有凋謝情況。若最終證實植物受毒物污染,都應即時停止進食受影響範圍種植的蔬菜。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早前表示,天津地區目前沒有供港魚場,但有7個註冊供港菜場。中心會抽驗天津鄰近地區出產的供港食品及該地曾供港的同類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及水產。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