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召車應用程式Uber的出現,令的士業界十分不滿,警方早前採取行動打?Uber,政府亦不斷強調如違法會檢控。昨晨有不少市民「烽煙(phone-in)」表達對的士司機的不滿,其中一名曾成功控告的士司機拒載的市民指,司機不時拒載亦屬犯法,為何政府只針對Uber,「有Uber又話唔合法,拒載都唔合法架……咁多年來市民所受嘅拒載、司機面色,搭短程車時我諗喺朋友之間討論99%都受過咁不合理嘅態度……成日聽業界話只是少數害群之馬」。
該女士認為的士業界想維護的士牌價、不想引入競爭,多年來的不善服務「對市民係好大折磨」,指的士業界「自己應反省一下」。她表示自己多年前曾告過一個司機拒載,當時由中環去動植物公園,對方「趕佢落車」,最後司機被成功定罪。
另有一名市民質疑,的士業界常稱「個市好難做」,他反問如的士業如此艱難,為何的士牌價仍有600萬元,著業界解釋,他又建議的士司機「應揸者有其車」,相信有助改善服務質素。
出席電台節目的全港的士關注非法載客取酬大聯盟召集人吳坤成回應指,明白業界有不足之處,稱拒載是「營業文化」問題,認為拒載可能在司機交更時發生,如成功引入以應用程式電召的士,再融合現時電召的士台,做好配置便能解決拒載等問題。他強調,希望政府盡快釐清Uber等電召出租車平台是否合法。
智庫獅子山學會署任行政總監孫柏文認為,若沒有Uber或其他電召平台,的士業界不會考慮改善服務,這正反映增加競爭是令到消費者受惠的最快方法,堅持引入競爭才能改變拒載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