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周突然加入貶值行列,令舉世憂心忡忡,擔心如果連阿爺亦推動人仔貶值保經濟,新興市場等國家勢奉陪到底,搞到滙市七國咁亂,令環球經濟雪上加霜。
專家估計,人仔貶值原因不出兩個,其一是維護出口競爭力保經濟;其二是為加入國基會特別提款權作籌謀。但亦有異見者認為,阿爺近年推出唔少「硬膠」經濟政策,今次可能又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倒自己米之餘更累街坊。
事實上,正如大教授張五常所講,環球經濟目前很不對頭。美國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後,各國出盡奶力放水救經濟,雖然避免陷入更大危難,但世界經濟至今仍暮氣沉沉。
以歐美日三強為例,歐洲雖擺脫通縮威脅,希臘危機亦暫告一段落,但成員國強弱懸殊帶來的結構性問題絲毫未改,復蘇談何容易。日本的「安倍經濟學」推出兩年多,日圓滙價已大貶三成下,當地經濟曾有起色,但去年強加消費稅闖禍,令經濟重陷困境。即使表現最像樣的美國,失業率雖然降至5.2%的七年低位,但低通脹情況持續,家陣外圍風雨飄搖,中國似乎向外輸出通縮,聯儲局短期若硬推加息隨時弄巧反拙。
令人憂慮的是,多年擔當環球增長引擎之一的中國,近期頻呈敗像,從上月進出口反映,內地經濟形勢或遠比市場預期嚴峻,加上人仔貶值,商品和亞洲貨幣近日跌無休止。最新統計顯示,新興市場過去13個月已走資近萬億美元,較金融海嘯期間多出一倍,令人倍感山雨欲來。
眼見外圍形勢不妙,《華爾街日報》近日分析直指,聯儲局應對金融海嘯時已法寶盡出,要是全球再爆發經濟危難,儲局未必有能力拆解。
因應人仔突然貶值,練乙錚教授日前引用張五常去年題為《中國經濟有多危險》的講話,令教授對內地經濟的看法再成焦點。
大教授講話當日的大意是,金融海嘯後,中國原本的處境相對地較佳,但近年政策走歪路,加上海嘯後亂花錢救市闖禍,當前的形勢很不妙,甚至可能發生類似1929年美國及90年代日本般的大蕭條(其定義為經濟衰落之後,很長時間都不能翻身)。大教授有提出拆解方法,但內地對他近年提出的建議置若罔聞,加上阿爺今年親手炮製的股市大頭佛,以及甚麼國企合併等反智政策,大家還是自求多福。
大教授提出的另一個論點,是被視為全球最穩陣之一的美國10年期國債,去年10月曾出現孳息閃跌(孳息短時間瀉33點子至1.86厘),是個恐怖性的訊號,因為美國1929年大蕭條時,曾出現類似情況。
對港人而言,唯一的好消息是,教授早前曾提及對香港的悲觀看法有些轉變,認為要「翻身」不太難,但他以涉及利益團體為由,未有將方法如盤托出。
大教授跟進中國經濟改革三十多年,其水晶球向來很少失靈,其中在2008年出版的專欄結集以《災難的先兆》為題,便道出他對中國經濟前景看法的先見之明。
該書的前言是這樣寫的:「二○○五年起央行管理貨幣頻頻失誤;到了二○○七年底,新勞動合同法的引進是大錯。七八個月來,國內企業倒閉如家常便飯,巧逢九月美國金融事發,給北京多了個藉口。為歷史作證,我可以說中國的災難的先兆起於地球金融災難之前,約早八個月吧。」
然而,作為教授的忠實讀者,我倒希望他今次看錯。
記者:莫少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