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做家長前,我總是指點江山、肆意批評那些怪獸家長吞噬了兒童的童年。
如何判斷甚麼是怪獸家長,也就用一根標尺:學嘢。
凡是家長替小朋友報這個報那個活動,要小朋友學嘢,我都會譏笑為「怪獸家長」,具體嘲笑形式如下:「咁細個就要學××?唔係啩?我地細個邊駛學㗎,慢慢就識㗎啦。」
這個××可以是游水跳舞彈琴禮儀等等等等科目,重點是,一定要用自己的童年作對比,強調昔日的天生天養,取笑今天的嬌縱寵壞。
問題來了,現在,我做了家長,而曾小B,參加了不少興趣班。例如游水,例如BB體操運動(只玩了一堂)。
當我很雀躍向朋友報告曾小B又參加了甚麼活動,朋友打量我的眼神,就像觀賞一隻動物。
我認得這種眼神,我也曾用這種懷疑鄙視的目光看其他家長,剎那間我知道,我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怪獸家長。
不太熟稔的朋友會笑一笑「好好玩喎,咁細個就游水」,相熟的會直接搶白「咁細個學咩游水?你自己帶佢落泳池浸都得啦!」再加一句「錢多無地方花嗎?」
但在家長角度,我卻能演繹出完全不同的理由。「自幼讓小B熟水,強身健體」、「導師指點,比家長自己盲摸摸,更放心」、「報了游水課才有恒心讓小B運動」下刪千字。
最重要是,我們的出發點並不是要把曾小B培育成甚麼超人強人,而只是「開心」。我們從不認為在逼迫曾小B「學嘢」,而是讓他去「玩嘢」。
然後朋友便會冷冷說一句「你放個BB落地下亂咁爬佢都會笑得好開心」。
我申辯:我肯定自己不是怪獸家長。
朋友再笑:飲醉的人從不認醉。
Dead Air。
我以前可能,怪錯了很多怪獸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