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電車在香港島成為大眾運輸工具,從銅鑼灣駛至堅尼地城,其後發展東行線至筲箕灣。隨着香港發展,當年電車主要沿維多利亞港海旁而駛,現在跟其他路面交通工具一樣,在高樓大廈中穿梭。近日有顧問公司向城規會提出,取消中環租庇利街至金鐘軍器廠街電車路軌,以改善中環交通擠塞問題。電車是在路軌上行走,如果建議落實,即電車再沒法在中區行駛。
從小在港島生活,約三十年前開始成為電車迷的香港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張順光激動地說:「電車不僅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集體運輸工具,還是香港特色之一,如果沒有電車,旅遊業一定大受打擊。有朋友每年來香港,其目的就是乘搭電車,表明如果香港沒有電車,就不會再來香港。」香港是世上唯一一處地方,電車仍用作日常生活的交通工具,其他城市的電車則主要是為遊客服務。
張順光認為現時29.5公里的電車道路中,最具殖民地色彩的電車站是銀行街站,「我收藏很多有關電車的舊明信片,德輔道中與昃臣道交界多年來是攝影師取景的位置。從舊明信片看到第三代匯豐總部、充滿歐洲色彩的太子大廈,原來香港曾是這樣美麗。現在已經面目全非,能夠跟電車一起過渡1997年的建築物,就只有現在改裝做終審法院、即前立法會及舊最高法院。」他站在德輔道中與金鐘道交界的遮打花園路旁,指着身後的前立法會綜合大樓跟我說。「電車是我生活的一部份,是我的老朋友。我曾發一個噩夢,在中環等了一小時仍沒有一架電車經過,當時非常失落,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世上消失。」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電車停駛;1978年,環境司提出由政府收購電車,並研究其他交通工具取代電車;1984年,電車公司進行調查,結果當年大部份市民同意保留電車為交通工具;2009年,九倉將一半股份售予現時全資擁有電車的法國運輸公司。經過不同事件,電車仍堅守為香港服務,我們真的要放棄這位百年老朋友?
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