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打司嗌令人混身不自在兼極度尷尬,打司嗌的元凶其實是橫隔膜抽筋,成因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包括進食速度太快或嗜辣,有醫生表示,曾有病人因連續打司嗌超過一日要入急症室求醫,教路可嘗試連續飲10多啖水,或捏着鼻子「谷氣」,有機會可令打司嗌停止。
記者:梁麗兒
雖然打司嗌一般短時間會停止,但亦會有嚴重個案。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每年也會接獲數宗打司嗌停不了的求醫個案,患者因日常生活受影響,例如飲水、進食都受阻而求醫。由於身體會自動調節,大部分人打司嗌只會維持數分鐘,但也有人持續數小時至十多小時。
打司嗌其實是橫隔膜抽筋引起,橫隔膜是一塊肌肉,位於胸肋骨對落的位置,負責將胸腔和腹腔分隔,幫助身體呼吸。鄭指,橫隔膜抽筋忽然原因不明,但常見與飲食習慣有關。醫學界有兩大推斷,其一因橫隔膜下方為胃部,估計吞嚥過程或刺激橫隔膜,引致抽筋。另外,吞嚥動作由一組副交感神經控制,橫隔膜也與這組副交感神經有關係,若進食時,副交感神經誤向橫隔膜傳遞錯誤訊息,便會誘發抽筋,造成打司嗌。
多數情況下,打司嗌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鄭說,若超過5至10分鐘,可連續飲10多啖水,關鍵要「逐啖」飲用,利用吞嚥動作去刺激副交感神經,阻止橫隔膜抽筋。另外,進行潛水反壓動作,即捏住鼻子,然後合口和朝鼻子谷氣,最多10多秒,以向副交感神經發出訊號,同樣或可阻止打司嗌。但要留意此動作不能長時間進行,否則可致頭暈,甚至減慢心跳等不適。
臨床上醫生一般會為打司嗌病人處方胃藥,或放鬆肌肉的藥物,嘗試停止打司嗌。鄭指,若同時有其他症狀如胸口痛,或與其他疾病有關應求診,「唔好用嚇人、捏口鼻好長時間、食辣嘢以毒攻毒,或搵嘢篤喉嚨,都唔係好辦法」。要預防打司嗌,他建議應避免吃得太快太急、太辣或太熱等,以免刺激橫隔膜,每次吞嚥前最好咀嚼5至1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