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字頭銜教授 - 古德明

十八字頭銜教授 - 古德明

香港電臺有節目主持自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學古典精華編纂委員某某教授」,以所謂儒學教人,遭聽眾質疑「教授」身分,回答說:「這樣的質疑,的確令我有點生氣。我是中華臺北教育部注冊正教授,有證書為憑。」聽眾質疑,其實難怪。試觀其頭銜,無論是誰,都會以為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怎會到臺北查考。
而天下也沒有什麼「中華臺北教育部」,只有中華民國教育部。那位頭銜十八字的某某,假如不承認中華民國,就應視其教育部為偽教育部,其教授頭銜為偽頭銜。這是儒家「必也正名乎」的道理,以儒學誨人者,不該不懂。
又儒家教人「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不怕不為世知,只求修身之實可見)」,又教人「人不知,而不慍(不為世知,也不生氣)」。這兩句話,十八字頭銜者講儒家哲學時,不知有沒有齒及。
但我知道,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當年在莒,仍致力經營香港,教育部對香港私立大專學院,資助非常慷慨;對其師資的審查,則特別寬容。這些學院教授的資格,往往遠不如臺灣本地的教授,也遠不如香港官立大學的教授。而那頭銜十八字者,當年正是在這些學院供職。
孟子有一條原則:「說大人,則藐之(向權貴進言,絕不心存敬畏)。」我也有一條原則:「見教授,則藐之。」因為我見過的真假教授太多了,其中可敬者,十無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