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鋼鐵內的貞節牌坊

【文化籽】鋼鐵內的貞節牌坊

【文化籽:籽談風月】
貞操是一種很玄的東西,貞操帶(chastity belt)這種封鎖性器的舶來盔甲更玄,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帶有高濃度男權色彩,是野蠻的操控象徵,得鑰匙者得女人肉體天下;到了當代卻來了個大轉莊,全球約七八成用家竟是男性,貞操帶由監禁女體變鎖你弟弟,禁慾主義的化身變成輕虐戀(sadomasochism)性質的玩具,有大丈夫的確會用一把鎖管住自己的小鳥,避免犯下「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所以,貞操帶的歷史變遷,直接反映人類性觀念顛覆轉變,是一門有趣的男女博弈研究。

用貞操帶的人,據說歐洲比美國多,東方傳統貞操觀念濃,但這種前路不通、封埋後門的金屬貞操帶,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地區都沒有歷史記載,反而古希臘神話能追溯到貞操帶的雛型。據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中所講,火神Hephaestus發現妻子與其弟通姦,便DIY了一件匠心獨運的緊身盔甲給她穿上,防止其再度紅杏出牆。
由於文藝作品的廣泛傳播,貞操帶源自11世紀十字軍東征的觀念根深柢固,軍人長年在沙場殺敵,免妻子出軌或城陷時失貞而迫其私處上鎖。不過,據陳力丹著的《貞操帶》一書考證,最有據可考有關貞操帶的直接記載始於1405年。德國人Konrad Kyeser von Eichstatt寫了一首圖文並茂的貞操帶之詩《Bellifortis》,記載於德國某圖書館《軍事百科全書》,內容是:「這是一條佛羅倫斯男人們掌握的沉重鐵帶,婦女們就這樣被禁閉在裏面。」由此可見,貞操帶最初被定性為軍事裝備,也因產地而被稱為「佛羅倫斯帶」。
幾百年前的女性貞操帶,以一片長形、開小孔的鐵片,從胯下覆蓋陰道口,並前後延伸至腰間或腹部,附以一把沉重的鎖頭,穿起來累贅且容易出現鏽蝕,嚴重會令皮膚潰爛甚至死亡。G.L.Simons的2001版《性資料百科全書》記載,最早使用貞操帶的是意大利北部帕多瓦王國(Padova)暴君Francesco II da Carrara。他到處搶掠和強姦婦女,卻規定後宮妻妾全部都要鎖上貞操帶,「鎖上那淫蕩地方」,最後當然被人民推翻。現在威尼斯的博物館藏有的一條貞操帶,據說是屬於他的王后。其實,酷似刑具的貞操帶可怕,但控制慾要致女性淪為弱者和受害者的貞操觀,和不平等禁慾主義才更可怕。

貞操帶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帶有高度男權色彩,是野蠻的操控象徵,也叫「佛羅倫斯阿姨」。

2002年,南非珠寶商Uwe Koetter用500克黃金打造的黃金貞操帶,買家是一位英國準新郎,在洞房花燭夜親手開鎖。

統計指,當今男用貞操帶佔西方市場七至八成銷售額,早已不只是女人的束縛。
潘志恆攝

男用貞操帶 睡覺都要戴

到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1837-1901),男性貞操帶華麗登場,以一個開口朝下的圓柱形金屬模片,罩住陰莖,前後分別以兩條鏈子連接到腰帶上固定,但出現的原因卻不華麗,竟然是為了防止青少年找「伍姑娘」自娛。最侮辱的是一旦男性穿上貞操帶,就只能坐着或蹲着小便,一些青少年甚至連睡覺都要穿上。同時也有怪獸父母為了令女兒守禮,要她戴上小名「day belt」的貞操帶。貞操帶發展下來,除了避免性交、防強姦外,也提升了防J功能成為「保豬容器」。
貞節牌坊氾濫、有貞節情意結的中國,有沒有類似發明呢?《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記載:漢昭帝時,權傾朝野的國舅霍光想讓皇帝只寵幸皇后和生仔,於是迫令其他嬪妃穿上「窮絝」(前後均有東西擋住,繫帶很多的一種皮製內褲)而不得接近皇帝,可惜專寵一身的皇后最後還是蛋也沒有下一隻。《水滸傳》有記載,武松出差擔心風流成性的嫂嫂偷食,臨行前專門叮囑哥哥晚出早歸,「籬笆紮得緊,野狗鑽不進」,可是總沒鎖住野性的潘金蓮。作家周作人1932年發表過一篇專談貞操帶的文章,將歐洲貞操帶與中國的窮絝和守宮相提並論。幾十年前中國性文明展覽也有展出清朝由西方傳入的貞操帶,並與古代女性紮腳並提,視為壓迫婦女的工具。的確,中國雖無鋼鐵貞操帶,但社會對女性守貞觀念卻猶如精神原子彈威力強大。香港曾經也有一輪貞操帶熱潮,自從1990年余過的豔情小說《貞操帶》成為暢銷書後,以貞操帶為題材的電影、小說也陸續出現。
演變至今,貞操帶統治女性的時代意義已褪色,男人亦將象徵性權力的鑰匙徹底交出,演變成情侶間的「性愛秘密」,部份西方男性甚至反客為主自願被鎖上這情趣玩具,造型五花八門。貞操帶網站「Lockmeup」幾年前的調查顯示,在西方國家的銷售數量中,有七成多是男用貞操帶;其餘出售給阿拉伯國家和日本的貞操帶,則是以女用為主。在小三氾濫的社會,鎖住心遠比鎖住身重要。

法國16世紀的貞操帶版畫,畫下方寫着「一個拿着鎖住妻子的鑰匙又戴綠帽的丈夫」。

自願受控 越「痛」越快樂

貞操帶束縛無疑是一種直接感受到的物質和精神壓迫,但21世紀仍有人以穿上貞操帶作成人禮儀式,亦有自願長期佩戴貞操帶的人享受,被控制的「痛苦」引伸壓抑性,變成更有幻想空間的快樂。還記得那位過機場安檢時金屬探測器鈴聲大響,被發現潮戴中世紀產物的雅典遊客嗎?這登上國際的趣聞告訴大家,凜然不可侵犯的古代貞操觀念在西方基本消失了,但是貞操帶並沒有消失,而是被賦予新的內涵發展下來。
只是我一直想不通,古時沒有開鎖匠嗎?如果香港貞操帶復興,有商業頭腦的Uber應該會增設飛車開鎖服務,打救佛光街、殘廁、巴士上一眾急色男女。

女藝術家Zoulikha Bouabdellah的藝術作品,提醒關注女性權益。

最有據可考有關貞操帶的記載,是1405年德國人Konrad Kyeser von Eichstatt寫了一首圖文並茂的貞操帶之詩。

西非的貞操帶。

記者:鄭天儀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