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
樓價高企,樓市怪象接踵而來,「劏房」新盤一個接一個。發展商看中市場上大批趕上車的購買力,只要單價夠平就有市場。但學者提醒市民,長達3年的樓花期存在風險,建議「無需要綁死自己喺一個盤」。
九建(034)將旗下紅磡崇安街項目環海·東岸勁劏開放式及一房細單位,結果谷到過千伙新供應出來,事實上,近年發展商甚至政府,都一而再,再而三將單位劏細用來谷供應。站在政府立場,供應量是對市民的期票,一定要兌現,劏細新起的公屋居屋單位已經為常態,而發展商就可以「攞正牌」賣細碼樓,將手上地皮縮則改劃用「配合政府增供應」作為擋箭牌。其中大孖沙新地(016)積極將單位「大變細」,拍住置地的元朗牛潭尾石湖圍項目,申請要求由300間3層高的洋房變成近7,300伙分層住宅,單位數量大增23倍。
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如果有八、九成都是細單位,就無可能有咁大需求,除非唔結婚唔生仔」,而且該紅磡項目樓花期足足3年,買家「無需要綁死自己喺一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