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全面轉差奢侈品需求減弱 海港城生意首倒退

零售業全面轉差
奢侈品需求減弱 海港城生意首倒退

【本報訊】自由行效應消退,先是豪客「失蹤」,奢侈品生意最先遭殃;到今年港元走強,就連一般旅客都轉戰日、韓或東南亞等匯率更便宜的地方旅遊,進一步打擊大眾消費品的銷情。零售業下滑,拖累其他相關行業表現,漣漪效應影響本地消費,甚至主打做本地客生意的商家,都稱感受到壓力。零售業不景氣,正向全方位蔓延。
記者:岑梽豪 鄭柏齡 劉曉鳴 程俊華 陳家雄

攝影:陳海威 羅君豪 黎樹雄

海港城及時代廣場可謂本港零售業地標之一,「食正」自由行黃金十年。然而,隨着內地旅客質、量均下跌,奢侈品牌最受災,拖累上述兩大商場上半年銷售額,竟按年下跌7.1%及9.6%,這表現就連金融海嘯時都未見過。其中海港城更是自2005年有公佈有關資料以來,首次錄得半年銷售額下跌。

海港城(左)一田(右)

上半年銷售跌7%

九倉(004)公佈中期業績,披露旗下海港城上半年零售銷售額按年下跌7.1%,至156億元;而時代廣場則下跌9.6%至47億元,兩者均為近年來首次出現下跌,同時亦跑輸期內本港整體零售額跌1.6%的表現,反映兩大商場的商戶目前經營情況艱難。
九倉主席吳天海稱,5、6月時商場表現開始喘定,至7月人流有改善,惟沒有透露銷售額是否能轉跌為升,只稱下半年表現會「繼續平穩」:「希望最差的日子已過,希望能夠慢慢平穩落嚟。」吳氏強調,商戶按銷售額計算的分成租金,上半年已有所調低,當中以奢侈品牌為主;不過基本底租仍繼續上升,故短期集團的租金收入「沒問題」。但他承認中期而言,仍要租戶的銷售額能夠跟上基本租金的升幅。
對於多個國際品牌如LV、Gucci及Burberry,均公開聲言要求香港業主減租,個別更威脅「唔減租就搬走」。對此九倉副主席李玉芳聲稱,對商戶來說最賺錢的舖頭「可能就是海港城內的店舖」,故現時未有商戶提出減租。

九倉主席吳天海稱,希望最差的日子已過,慢慢平穩落嚟。

未有商戶提減租

吳天海更形容:「好似踢波的聯賽咁,每年有人升班及降班,做得不好的租戶,交唔起租金就自然會離開。」
李玉芳強調,日後會推出更多推廣活動以吸引人流,並不斷調整商場內的商戶組合。
有美資行地產股分析員稱,九倉的零售銷售額的跌幅已較預期少,由於海港城及時代廣場位處黃金地段,議價能力會較高,加上商戶所簽租約大多是3年以上,故租金水平短期內未見有大影響。
海港城與時代廣場主打銷售奢侈品,隨着內地經濟放緩兼「打貪」,奢侈品需求已減弱。與多間公佈了上半年業績的地產股比較,九倉旗下時代廣場、海港城,或太地(1972)旗下的太古廣場,銷售跌幅最深(見表);相反,中檔商戶較多的商場如朗豪坊,上半年就錄得2.9%增長,受惠新款iPhone銷售的希慎廣場亦勁升8成。
九倉上半年核心盈利增加5%至52.58億元,中期息每股派0.55元。吳天海稱,香港收租物業上半年表現不及內地,預計未來內地收租物業能夠接力。至於人民幣貶值,吳天海稱對九倉影響有限,如貶值10%亦只會令核心盈利倒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