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英文說的tailor-made」 - 古德明

「我們英文說的tailor-made」 - 古德明

八月十二日下午四時許,偶然扭開收音機,聽到香港電臺一位節目主持侃侃而談:「內地有所謂小三勸退師,致力令做人情婦者引退,辦法都是為顧客度身訂做的,即我們英文說的tailor-made。」我們?那位主持似乎不是英國人或美國人。「我們」兩字,不知從何說起。
也許,這個「我們」,是指現代漢語人。這些人說話行文,一律以英文為準繩,自然可以毫無愧色,宣布「度身訂做,即我們英文說的tailor-made」。
現代漢語人的詞彙,和我們中國人截然不同。孔子對學生,會按其資質,教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所以宋朝程頤《河南程氏遺書》卷十九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那個「因」,不是「因為」,而是「按照」的意思,例如「因事制宜」、「因勢利導」等。
《紅樓夢》卷二十四回談到潑皮倪二:「倪二素日雖然是潑皮,卻也因人而施,頗有義俠之名。」這「因人而施」,改為「因人而異」或「因人制宜」也可以,等於他們英文說的tailor-made。
香港人和其他新中國人無別,十九不讀中文書,所寫所言,一律學自報紙、電視、電臺。而傳播界由中共把持,於是大家其實都在向中共學舌,學習中共以英文為「核心」(core)的現代漢語。這種古今中外最下流語文,風靡全國,字字句句,都證明我們亡了給中共的,不只是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