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為甚麼狂拆十字架?(內地大學教師 賴彼得) - 賴彼得

浙江為甚麼狂拆十字架?
(內地大學教師 賴彼得) - 賴彼得

自去年底開始的浙江拆十字架運動轟轟烈烈,至今已拆掉教堂1,200多座十字架,在中國教會史上罕見。但面對國內外輿論的反對,政府並沒有放慢步伐,還放話說浙江所有立在屋頂上的教堂十字架都要移位和改造。照目前的態勢來看,政府狂拆十字架的行為不會停止,甚至有可能從浙江推廣到全國的趨勢。
政府不遵守法律程序,甚至暴力野蠻拆除十字架的行為,說明政府這次拆十字架的決心,真正目的是為了改造和打壓基督教。早在幾年前,一股極左的反基督教運動就充斥官方背景的媒體。北京《環球視野》曾發表題為《基督教對中華民族安全的巨大危害性》的文章,稱基督教為中華民族和中共政權的敵人,要以適當方式開展基督教批判。中國首部國家安全藍皮書《中國國家安全報告(2014)》也提出,宗教滲透威脅國家安全。
由此來看,浙江拆十字架運動實質上是政府對基督教發展過快的擔憂以及對目前政教關係的不滿意,即認為基督教在中國化方面還做得不夠。基督教發展過快,意味着教外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基督教的價值理念,也意味着官方宣傳的價值理念在民間的失落;基督教在中國化方面做得不夠,意味着政府沒法完全掌控教會,而這兩者都使政府擔心話語權在教內、外落空。

逆時代潮流 閉關鎖國

中國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近年來也在不同場合都強調,「基督教中國化」口號的提出是三自愛國運動的繼續,這是中國教會得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於是,政府自己出面推動基督教的進一步中國化,目前具體表現為把教堂屋頂的十字架移位到教堂牆立面上,規定教堂十字架的大小,也包括目前在教會推行的所謂五進五化政策,勸退和懲戒共產黨員入教等。
在一個全球化和價值多元化的時代,中國政府還要國民只能聽一種聲音、只能認同一種價值觀,實在不合時宜。尤其對宗教來說,政府想靠強制性的措施迫使教會與政府意見保持一致、完全順服政府的領導,無論在教義層面還是在歷史、現實層面,都是行不通的,也注定是要失敗的。
在處理教會事情上,政府沒有能力、也不可能扮演如上帝般角色,要教會聽從這、聽從那,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尤其在現今的時代,資訊非常發達,世界在文化、政治、經濟、信仰等領域越來越相互彼此分享,越來越走向一體化,國與國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越來越離不開彼此,而政府若一定要在思想、精神和信仰領域閉關鎖國,自我封閉,關起門來自我獨白,它的聲音在互聯網時代注定顯得蒼白,政府也因自己逆時代潮流、一意孤行的行為而最終失道寡助。

賴彼得
內地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