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假冒內地官員電話騙案近期急增,今年1月至本月13日已有417人受騙,被騙總金額逾2億元,當中22%受害人為家庭主婦,學生亦佔17%。警方又發現逾七成受害人在早上收到騙徒電話,估計與早上年輕人上班,家裏大多只有長者及家庭主婦,騙徒認為較易成功有關。
記者:謝明明
警方資料顯示,今年至本月13日,共接獲1,123宗假冒內地官員電話騙案,其中417人被成功騙款,損失總金額逾2億元,單是上月就有308宗被成功騙款,涉款逾1.2億元。警方大力宣傳下,成功被騙個案已大幅下跌,本月1日至13日只有39宗,但損失總額為5,672萬元。
專責處理電話騙案的警方東九龍總區行動及刑事部警司周衍鴻昨於記者會稱,騙徒除冒認速遞公司和中聯辦,最近亦假扮香港郵政局和中旅社,聲稱受害人有郵包或文件涉及犯罪,要求存錢入指定戶口。
受害人主婦佔最多
警方分析發現,73%受害人在早上7時至中午12時收到騙徒電話,「我哋估計呢段時間年輕人已經返工,留喺屋企大數係長者同家庭主婦,騙徒認為會較易得手」。
警方又發現在受害人群組中,家庭主婦佔最多,有22%;其次是服務性行業及學生,分別佔20%及17%;文職和管理人員分別有9%及8%;而退休人士僅5%。周指出,受害學生損失金額由數千元至2萬元不等。
雖然過去經常指騙徒多以長者為目標,但警方以受害人年齡分析發現,70%受害人是50歲或以下,51歲以上人士只佔30%,當中21至30歲年齡群組最多人受騙,有22.8%。相反,71歲或以上年齡群組最少人受騙,只有5.8%。
周衍鴻指出,假冒內地官員騙案電話全部為境外網絡電話,以隨機抽樣方式打來香港,騙徒得手後會以網上理財方式將騙款迅速調往內地、台灣及東南亞等地區的不同戶口,「所需時間唔多過半個鐘頭」,增加警方追查贓款困難,至今警方尚未成功追查到任何騙款。但他稱,警方已加強與內地及其他境外執法機構合作追查及打擊電話騙案。記者多次追問警方調查進展,周衍鴻都以調查需保密為由,不肯披露詳情,以免打草驚蛇。
他提醒市民,如接到可疑電話,對方又要求索取個人資料包括銀行戶口資料,甚至金錢,就應提高警惕及立即報警。另警方與連鎖快餐店合作,印製一批防止電話騙案餐墊紙宣傳品,以提醒市民提高警覺,以免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