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巧言令色 實質大倒退(北京外交學院教授 周永生) - 周永生

安倍巧言令色 實質大倒退
(北京外交學院教授 周永生) - 周永生

眾所周知,安倍從執政以後不久就提出了要在戰後70周年發表安倍談話。無論是日本民眾,還是中國民眾、韓國民眾,以及世界的輿論,都希望安倍能借着這次談話的機會,真誠的反省,認真的道歉,給受害國家的人民,給世界人民一個合理的交代。但是,安倍談話發表以後,我不禁感到有很大的失望,而且,還有些難於表達具體失望在甚麼地方。這似乎恰恰體現了安倍談話的「高明」所在。
你如果盲目的指摘安倍的這次談話,會讓人覺得你的心胸過於狹隘,你的要求過於苛刻,因為世界輿論所期待的安倍談話當中應有的關鍵詞,安倍都使用上了,比方說侵略、殖民統治、道歉、內疚與反省等等,那你還有甚麼可以指摘的呢!從日本一些民眾的評論來看,他們對安倍的這種反省,已經表達了積極的態度,已經達到了比較滿意的程度。作為中國人,如果再去指摘的話,是不是給人一種強人所難的感覺呢?其實,問題也恰恰在此。
安倍所說的侵略、殖民統治等關鍵詞,並沒有明確指出是日本當年的侵略,也沒有明確指出是日本的殖民統治,甚至,他在使用這些概念的時候,在某些地方指的是歐美國家的侵略和殖民統治。他對亞洲國家所使用的概念僅僅是「戰爭」,根本沒有使用侵略的字樣。對美國和澳洲等國使用的是「交戰」。通過這些中性詞彙的使用,模糊了當年日本實行對外野蠻侵略戰爭和殘酷統治的性質,從內心深處表現出了他對過去侵略戰爭一貫性的錯誤認識。正像過去安倍自己曾經的表述和媒體所揭示的那樣,他在內心深處並沒有認為日本過去發動的戰爭是一種侵略戰爭,因此,安倍在這次談話中,也極力迴避對過去日本侵略戰爭使用定性的概念,而幾乎都用的是中性詞彙,沒有體現任何價值觀上的褒貶。既然沒有對當年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進行明確的價值觀上的判斷,那麼,能夠認為他的反省和道歉是真誠的嗎?在此基礎上的反省和道歉又能有幾分真誠呢!

過去式悔悟 蒙混過關

況且,他所提及的悔悟、反省、道歉等關鍵詞彙,也並不是他代表本人或者日本政府,或者日本人民進行悔悟、反省、道歉,而是說:「我國帶着對那場戰爭的深刻悔悟,作出了如此發誓。」「我國對在那場戰爭中的行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安倍想以過去式的曾經的悔悟、反省和道歉蒙混過關,而作為本屆政府的首相,自身卻沒有進行任何道歉,這恰恰是安倍狡猾的表達。如此巧言令色,欺騙了大多數的日本老百姓,但是,對於中國、韓國而言,這種表達一眼就能夠被看穿其內心的不真誠,其內心在刻意迴避進行這樣一些關鍵詞的表述,而想用以往的道歉在今天的新形勢下蒙混過關。
其實,中韓等國家為甚麼期待安倍談話能夠進行真誠反省和道歉?這並不是說中韓兩國要死揪着日本的歷史問題不放手,而是因為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甚至是日本在任的一些領導人十分猖獗,經常有否定侵略戰爭的言論和行動,因此,中韓對日本國家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不放心,在如此的背景之下才期待安倍談話能夠真誠的反省和道歉。而並不像日本右翼勢力所質問的那樣,最先發動侵略戰爭的是歐美國家,最先進行殖民統治的國家是歐美國家,你們為甚麼不要求歐美發達國家道歉反省?為甚麼偏偏只揪住日本不放?這恰恰是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的差別所在,因為他們幾乎沒有在任領導人反復否定侵略戰爭和殖民統治的現象,而日本在戰後的歷史當中,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重復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怎麼能夠讓受害的鄰國放心呢?因此,安倍及其日本右翼勢力,和歐美國家攀比的心理,也表現了其對侵略戰爭反省的錯誤心態。
安倍談話在實質內容上,比二戰50周年時村山富市首相的談話,是大幅度的倒退,但是,如果從安倍談話整個的宗旨來看待的話,我們還應該肯定,安倍的談話內容對於侵略戰爭有一定的認識,在心態上有一定的反省。最重要的是,安倍首相及其日本政府,要把這種認識和反省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善待周邊曾經受害國家及人民,以實際行動增進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而不是口是心非,巧言令色,口口聲聲提到不使用武力威脅,不使用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紛爭,而在日本國內,卻大力推動解禁集體自衞權的政策,推動相關新安保法案——戰爭法案在日本國內立法獲得通過。如果言行不一的話,將十分令人遺憾,並且在歷史上留下笑柄。

周永生
北京外交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