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城市危機 - 張亮

也說亮話:城市危機 - 張亮

福島核洩漏、天津危險品爆炸、印尼海嘯、尼泊爾地震、伊波拉病毒,這些天災人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城市人口膨脹的大背景下,只會更頻繁發生。我們升斗市民除了大罵各國政府無能再加怨天尤人以外,還可以怎麼辦呢?
國內儲存危險品的地方一般都有一句標語「安全來自長期警惕,事故源自一時麻痹」,話是對的,政府、企業、民眾能做到則難能可貴。日本因為經常有地震,所有人基本上都受過防災意識培訓。小朋友知道在那裏找到防毒面具,然後跑到最近的甚麼公園避難。在緊急時候,經過訓練的條件反射就可能是救人命的幾分鐘。香港在沙士洗禮後,警察消防也知道有很多傷員的意外發生時,要分流緊急病患到不同醫院才能更有效救助人命。
除了政府以外,國際上還有慈善基金捐助項目支持城市變得更有韌力(Resilient City),洛克菲勒基金會(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即為其中佼佼者。他們的「100個韌力城市」計劃於2013年12月開始,現在已經有67個城市參加。項目目標是幫助提升這些城市在防災的領導能力、機制、意識、基建等等方面,也鼓勵這些城市互相交流,提高大家的綜合防災能力。
在這方面,香港也不落後,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2003年沙士捐助5億成立衞生防護中心,2008年汶川地震捐助四川大學成立災後重建與管理中心,2014年捐助2.7億成立亞洲首個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此中心由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的李國棟醫生牽頭,聯同港大和中大醫學院,也請來牛津、哈佛和世界衞生組織的專家支持,在未來3至5年共同為三萬名本地醫護人員、非政府機構人士(NGO)、教師及公眾提供救災和備災的培訓。
戚繼光《練兵實紀》分伍法、膽氣、耳目、手足、營陣(場操、行營、野營、戰約)、和練將共9卷9篇。天災人禍就是城市要面對的殘酷戰爭,我們升斗市民也可以學習前人痛苦的經驗,積極面對,讓香港自己加強韌力之餘,還幫助區內其他城市共同面對難關挑戰。

張亮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