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情況】
記者上月直擊太古地產(1972)邁阿密大型新盤,感覺當地生活與香港存有巨大文化差別。區內逾半流動人口來自拉丁美州國家,西班牙語比英語普及,而且華人極少,港人到當地置業生活,可能要花長時間適應。
多種族是邁阿密最大特色,由於地理位置靠近中南美洲,市內逾半流動人口皆為外地移民,如古巴、海地等,市內有「小夏灣拿」、「小海地」等區域。記者走在人口只有40多萬的街頭,傳入耳邊的往往是西班牙文,遑論看到華人臉孔。
作為旅遊城市,邁阿密的陽光與海灘舉世知名,但對於習慣熱鬧港人來說,當地購物、娛樂選擇不多,市內最大型百貨公司Macy's,感覺猶如停留於90年代。物價則較紐約、加州便宜,出外午餐人均消費約100元,餐廳多為意大利菜、古巴菜、美式快餐等,中餐廳極少。
外國買家炒起樓市
太古地產(1972)新盤入場費約460萬元,呎價不到5,000元,遠遠平過太古於香港同級豪宅;但資料顯示,邁阿密市區新樓平均呎價約4,300元,新盤已屬「天價」。來自紐約、在邁阿密工作的Shabat向記者表示,樓市已被外國投資者炒起,他惟有住在郊區,每日開車逾一個小時才到市內辦公室。
發展商看好當地樓市前景,興建大量住宅,摩天大廈滿佈景象使人想起香港,惟不少單位無人入住。來自智利的商人Sepulveda指,不少單位被海外炒家買入,或用來作移民「跳板」;他個人亦在邁阿密置業,認為當地環境理想,醫療服務、校網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