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短暫的「港股大時代」,參與其中的朋友應該深深體會到急升再急跌的殺傷力。高位「入貨」而仍未沽貨的朋友,只能安慰自己「離開是為了回來」,但此情此景若再發生,大家便要提高「V形頂」的危機感。
當指數或股份出現短期的大手買盤,或是利好因素,股價順理成章在短時間急速上升,股價圖上呈現陡峭上坡階段。然而,經過接連急升後,沽盤就會開始湧現,又或是受到突如其來的壞消息拖累,將原本的升浪扭轉為急勁跌勢。指數或股份「升幾多,跌幾多」,股價圖上呈現倒V字型的圖表,亦即「V形頂」,由於事出突然,投資者往往未必可以及時反應過來。
要確認「V形頂」,就要留意成交量變化:在升勢轉向的轉捩點,成交量明顯較平日多,又或是繼續維持高成交水平。成交量增加,意味市場出現大批沽售,亦反映後市轉淡。當然,成交量越大,「V形頂」後出現淡市的可信性亦越高。
傳統相信,當走勢確認出現「V形頂」,投資者應該當機立斷沽貨「走人」,皆因分析估計後市快將轉淡,「越遲沽,越蝕底」。而且「V形頂」並無跌幅可以量度,它可以跌至升浪展開前的起點,更甚者,跌穿起點水平也說不定,投資者多以其他技術走勢輔以分析,例如移動平均線,視為跌浪的支持位。
以大時代一度熱炒的科網股金蝶國際(0268)為例,股價在三月中開始起飛,3月20日收市價只為$2.95。及後「港股大時代」來臨,一眾科網股有強勁買盤,金蝶國際在5月29日,高見$6.41,較起點高出1.17倍。但往後連續數個交易日,股價圖上均出現大陰燭,短短一個月,就由高位跌至7月初的$2.29,明顯低於升浪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