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的終戰70年談話,其中內容並沒有超越過去的表述,像是表達深切的悔恨、由衷的抱歉。不過,大苦主中國顯然不滿意,新華社認為「安倍在談話中迴避了直接表達『反省』、『道歉』之意」,《環球時報》則引用村山前首相的話:「安倍談話中道歉的對象和原因均不明確。」
先不論安倍談話,即便村山低聲下氣、鳩山五體投地,亞洲各國又是怎麼看的?根據美國Pew研究中心2013年的調查,日本是否對戰時軍事行為有充份道歉呢?韓國人98%不這麼認為,位居第一;再來是中國的78%、菲律賓的47%、印尼的40%等,最新的調查(2015)則顯示美國有29%的人認為日本道歉不夠。道歉夠不夠,每個國家每個人恐怕都有不同的詮釋,這兩份調查更有參考價值的,其實是另一方的觀點,也就是認為日本已經有足夠道歉,甚至不需道歉的比例。其中有三國的態度最值得玩味:菲律賓認為道歉已夠加上不需道歉的比例是48%、印尼是35%、美國為61%。相較於前代,安倍首次點出對印尼、菲律賓、台灣三個鄰居的傷害,隨後則是韓國、中國。這個排名不是隨機挑選、更非按照字母,而是他心目中國家的重要性。台灣算是中性,後兩者就很難說是友是敵了。
安倍談話還有些新意,像是彰顯女性,如他提到永不遺忘在戰爭裏受辱的女性,日本將會銘記於心,致力於保障21世紀的婦女人權,這也呼應着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希望透過結構性改革,讓日本婦女取得更好的工作條件與地位。
另外,中韓一直合力譴責日本的殖民統治。安倍在這次談話中用更具創意的說法來回應中國,即是表示日本會永久放棄殖民統治,而且還要「尊重世上所有人們的民族自決權」。民族自決權是一戰過後就有的產物,即使不被主權國家與國際法承認,卻仍是民主國家的一種主流思潮。安倍此舉或在暗批中國於少數民族地區的行為,可謂綿裏藏針。
更重要的是,安倍可能已知其內閣壽命不久,決心留下政治遺產。20年前的村山談話曾強調要「把戰爭的悲慘傳給年輕一代,以免重演過去的錯誤」,戰爭過去70年,日本的政客們與美國已成功讓日本藝妓化,特徵就是冷漠享樂、依附強者。好處是大多數日本人變成徹頭徹尾的和平主義者,壞處就是他們也難以面對全球化的挑戰,特別是冷戰結束後,共產鄰居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因此,安倍沉重呼籲,在正視歷史的當下,日本人更要面向未來,並不忘推銷他的積極和平主義。美國對此應該會感到滿意。因為比起道歉,美國人更希望能聽到日本願意在亞洲事務上,扮演更積極的軍事角色。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