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果籽開始介紹童書後,很多朋友都問如何為孩子選書,有甚麼標準?
我的標準很簡單,只有二個字:擇優。不要盲目「愛國」,兒童文學乃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反映這地方的核心價值信念,所以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國家,會產生相對優秀的童書,反之欠缺自由土壤的,只會一味促銷自己的傳統文化及進行道德教誨,大家不要花時間在這些地方出版的童書。除了作者及出版國家外,擇優另一依據是國際行業標準,即作者是否曾獲得國際童書繪本重要獎項。
按照這標準,台灣是華文童書出版的優秀地區,這裏不但有民主自由,近年不少童書更入圍國際大獎。今年四月在博洛尼亞國際童書競賽中,我遇到了台灣入圍作家劉旭恭,他的作品《誰的家到了?》在評審團交流會上,得到瑞典評審點名推薦。劉旭恭在台灣已經十分出名,台大土木系研究所畢業後,卻轉換軌道學起繪本來,最終成為台灣本土重要的繪本家。《誰的家到了?》是給一至四歲的小朋友看,繪本風格充滿天真童趣,故事主題是「回家」,123號紅色巴士接載了小蛇、小熊及小兔回家,每到一個地方,都重複出現同一句對白:誰的家到了?到晚上所有小動物回家後,紅巴士自己也回家了。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是有很多細節,讓小朋友閱讀時找出感興趣的東西來,例如路上其他造型奇特的車輛,以及各人下車地方的不同風景等。
父母一般傾向童書要「有嘢學」,但童書更重要是啟發孩子思考,引起對閱讀的興趣,「回家」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小蛇到站下車,蛇媽媽已在等候,而當紅巴士送完所有小動物後,自己也回家,它的爸爸媽媽也在等候。劉旭恭的插畫像小孩風格,顏色鮮明,線條簡單,我問他成年人怎樣能從小孩的角度去創作呢?他說最重要是先找到自己,然後才轉換角色,去掉了大人的種種限制,通過觀察及思考,回到孩子的天真世界。他認為童書不需要賣弄「中國」的文化符號,「誰的家到了,是一個很溫暖、陽光、熱情的故事,又重視家庭,這不就是台灣嗎?」
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Books4you
撰文:鄺穎萱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