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圈多惡行 - 沈西城

影圈多惡行 - 沈西城

我算是半個電影人,寫過劇本,拍過電影,不以為樂,視之為苦,何出此言?不妨一說端詳。先談寫劇本,七十年代中期,華山找我寫《鹿鼎記》,酬勞八千,以為有原著可據,撰寫非難,豈料一寫去,方知不易,前後改了數遍仍不行,最後有賴師叔司徒安出馬,才能脫困。有人問「劇本費可收妥?」托賴收全。那人道:「那是你跟黃家禧套近乎了吧!」如墜五里霧中,兄何出此言?後來才知道,寫劇本的往往只能收到三分二酬勞,尾期多無下文。問禧哥,笑嘻嘻道:「『邵氏』沒這情況,別家我不知道!」可看他蠱惑兮兮的笑臉,心裏明白。到八十年代,又寫了幾個劇本,劇本費收到,卻全用來買補品,日以繼夜的疲勞轟炸,心力耗損,豈微薄劇酬能相抵?不過比起某些編劇朋友,我尚算幸運,一個姓沈的朋友,由於到期交不出劇本,被老闆遣人鎖進酒店房間,勒令寫畢方可見天日;也有黃姓名編劇在導演重重催迫底下,體力不支,結果腦溢血,英年早逝。
劇本辛苦,拍電影,輕鬆了吧?恰有導演派我角色做第七配角,有對白,一日五百,以為是好差事,嘿嘿!險些送命。拍戲當中,歷二險:一是拍一場動作戲,對手向我推,我作勢反應後退,本無危險,豈料背後鐵檯角尖如利刃,退力猛,腰背碰上角尖,幸好閃身快,僅割傷少許,否則……唉!另一場拍飛車,做賊的我們在前逃,警車後頭追,警員開槍,爆炸劉按掣爆炸,車廂玻璃紛碎,迎臉飛來,周潤發大叫「伏低!伏低!」反應快,言未已即伏低,「颼」的一片三寸長碎片恰恰在後頭掠過。(多謝發哥救吾小子一命!)那年代,香港拍電影甚少為演員安全作妥善保障,拍危險動作,副導演只會提點「執生呀!兄弟!」心難免一寒。親眼目睹一個臨時演員跳車倒地,按着了地上真玻璃,雙手滿是血,工作人員為他搽紅汞水後,繼續拍。我怕痛又懼傷,八十年代末毅然離開電影圈,這碗飯老天爺不賞我!
昔日影圈,不重輩分講現實,「邵氏」尤然,你是百萬大導、百萬紅星,優惠夥:私家座椅、茶杯、毛巾,張徹導演「架勢堂」,有跟班撥扇。至於其他明星,沒成名的不說,成過名沒落的資深老演員楊志卿、沈勞、詹森,待遇不比新丁好,打光時,席地坐;要喝茶,自備杯;臉流汗,用手拭,挨到「埋位」,劇務、助導直着喉嚨連名帶姓喊「楊志卿、沈勞埋位!」可對住陳觀泰、謝賢,就畢恭畢敬地叫「泰哥!四哥!請埋位!」汪禹那小子紅,愛擺派頭,拍攝時,沒人影兒,要勞劇務四處找,找到了,還要賠笑臉:「汪爺!你老辛苦啦!」難怪楊志卿有回對我垂淚,好歹跟李香蘭演過《武松》呀!老了,虎落平陽遭犬欺。非獨「邵氏」如此,「電懋」、「新華」亦然,電影圈中只有左派「長城」、「鳳凰」好相與,尊重前輩,像文逸民、劉瓊都受工作人員愛戴,演員也無分大小牌。
不重前輩、欺凌弱小,昔之影圈,閒事矣!今又如何?還不一樣!年輕朋友北上當導演,回來一肚氣,原來內地男女大牌,囂張跋扈,直把導演當「隱形」,自帶編劇到場,任意改對白,朋友問責,明星嘴一噘:你跟老闆說去!此風逐漸引來香港,有紅小生因舊價接拍電影,心中「屈塞」,遷怒導演好好先生,不予合作,要他笑,笑不出;央他哭,哭不來;求他打,軟腳蟹,「NG」幾次,臉比墨黑,聲比雷響,好好先生不敢吭一聲。長的如此,少不遜長,張導演告我當年在電視台拍「兒童節目」,名伶兒子客串演出,年輕頑皮,「開麥拉」,小子還在影棚滿場奔,阿張喝止,你猜猜小子如何回應?老鼠眼一瞪:「你嚷什麼!你可知道我爸是X哥!」聽了,恍然!原來「我爸李剛」,是咱們的偉大發明!(附記:近日視圈兩老生勃谿動手,又一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