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避險】
亞洲貨幣相繼貶值,人民幣離岸價上周二及周三兩日一度累計勁瀉6%,截至上周四止仍錄約4%跌幅,觸發資產市場跟勢大波動。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人民幣跌勢仍未足夠帶動出口競爭力,不排除再瀉5%至7%,目前應持港元、並轉投本地概念的公用股最為穩陣。
憧憬人幣貶值 出口股俏
人民幣大瀉,股票市場率先拋售美元債比例高企的股份,航空股及紙業股率先當災,南航(1055)截至上周四止三日累計暴瀉24%,東航(670)及國航(753)市值亦蒸發超過16%;玖龍紙業(2689)挫13.5%。
緊接市場亦開始拋售持有中資資產及業務掛鈎內地消費力的股份,內房、本地銀行及濠賭股接力下挫,金沙(1928)及銀娛(027)更齊齊累瀉8%。
相反,資金正湧向業務與內地掛鈎度低的企業避險,故中電(002)、煤氣(003)及電能(006)股價見企硬;另外出口股在貶值憧憬下亦呈強,利豐(494)三日亦飆6.4%。
關焯照指,觀乎亞洲區內其他貨幣今年普遍跌幅達一至兩成,人民幣貶值倘為救經濟,則3%至4%跌幅仍遠未見到可對出口有影響力,故傾向相信潛在跌幅仍超過半成,「𠵱家應該拎(人民幣)存款走,兌返港元,再搵吓合適地區投資,定期如果罰款唔多,走咗都無問題」。
他指,投資市場與人民幣相關的資產將持續有沽壓,本地電力股及港鐵(066)等與內地關連度不大的企業,是理想避險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