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日本以至歐洲都先後推出(或加碼)量化寬鬆措施救經濟,令環球貨幣市場近年烽煙四起,各國爭相推低滙率以保持出口競爭力。正當各國觀望美國今年加息會否令戰況重燃之際,中國卻突然加入戰團將人民幣貶值,令市場大吃一驚,新一場貨幣戰似乎蓄勢待發。
近年日本和美國都先後採取將本國貨幣貶值的刺激措施,歐央行年初正式推出量寬,之後瑞士、丹麥、加拿大、土耳其等十幾國央行也紛紛加入,不少國家都已飽受發動貨幣戰的指摘。不過,這些國家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經濟,包括其貿易夥伴在內的其他國家都會因此受益,因此各國都若無其事地繼續鬥貶值。
馬幣坡元新台幣齊挫
但人民幣上周突然貶值,震散環球股滙,卻惹來環球貨幣戰爭再度掀起的疑雲。美國《華爾街日報》更指人幣貶值的舉動,與上述各國不盡相同,因為此舉並非廣泛的貨幣刺激計劃一部份,所以效果變成是吸納貿易夥伴的需求,同時卻無法給予貿易夥伴任何回報,因此算是打響貨幣戰爭的第一槍。
事實上,人民幣連續數日急貶,已令中國一眾東南亞競爭對手的貨幣同樣爭相貶值,其中馬來西亞貨幣令吉,已重回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低水平。新加坡元及新台幣同樣亦跌至5至6年新低。
日圓在過去3年下跌50%,令日本的出口大增。今次人民幣貶值,為了支撐國家、靠出口拉動經濟,同樣亦是自保的舉動,而其他東南亞國家為保持競爭力,亦勢必爭相仿效,影響不算少。有債王之稱的格羅斯亦指,人幣貶值變相等於中國輸出通縮至其他國家,種種迹象均顯示,貨幣戰爭意味甚濃。
IMF:貶值趨勢蔓延全球
就算人行官員其後不斷澄清,試圖將貶值合理化,但亞洲其餘國家亦已嚴陣以待,除坡元及新台幣滙價跌外,印尼盾上周內一樣曾跌至17年低位,韓圜和澳元亦分別曾跌至近4年和6年低位。
分析相信,各國可能再爭相推低本國貨幣滙率,貨幣戰一觸即發。越南央行昨亦宣佈即時將銀行間美元兌越南盾的交易波動區間,由1%擴大至2%,以提升越南貨品的競爭力。至於曾成功預測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經濟師Stephen Jen亦預期,人幣貶值會令巴西雷亞爾及印尼盾等新興貨幣在未來9個月內或貶值三至五成,反映貶值趨勢蔓延全球。
【專家意見】
人幣料再跌7%
經濟學家關焯照:「人民幣滙價的跌勢仍然未足夠帶動出口的競爭力,不排除會再瀉5%至7%,投資者目前應該將人民幣的存款兌回港元,再尋找合適地區投資。與內地關連度不大的本地電力股,以及港鐵(066)股份是理想的避險資產。」
貨幣戰趨加劇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在現時全球經濟低迷的環境之下,人民幣的滙價需要大幅貶值,中國才能夠重新刺激出口,但是,這樣做的話,恐怕會觸發全球各國爭相將其貨幣貶值,令到環球的貨幣戰戰況越演越激烈。」